破解機場數字化瓶頸 聚焦核心、精準發力為關鍵

2025年10月28日

全球機場外在的智能設備與自動化服務雖日益普及,但內部仍普遍面臨數據碎片化、預算制約等挑戰。專家指出,機場成功數字化轉型的關鍵在於聚焦核心、精準發力。

當今許多機場雖外觀時尚、自助值機設備和電子屏幕隨處可見,但在面向旅客的光鮮表象背後,機場基礎設施技術普遍有系統陳舊、數據孤島、試點項目難以規模化等深層問題。多數機場雖懷揣數字化轉型的雄心,然而真正實現可量化成果者卻寥寥無幾。

麥肯錫咨詢公司近期研究顯示,機場合理運用技術手段,可在數年內將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EBITDA)提升6%至8%。這並非依賴尖端科技,而是源自已在先進航空樞紐驗證的實用方案,如:借助人工智能進行實時容量規劃與客流管理,有效緩解安檢擁堵、優化人員部署;推行預測性維護體系,制定精準維保計劃,避免關鍵設施突發停擺;採用自動化登機門與智能行李系統,減少錯運行李、縮短排隊時間;構建數字孿生平台,實現系統協同增效等。這些技術如今已然成為行業競爭的基礎要素。

機場數字化四大瓶頸

機場數字化轉型雖前景廣闊,但在具體推進過程中,常遭遇四大瓶頸。其中,最突出的障礙為數據碎片化。航空公司、地勤、運營等部門系統互不聯通,導致數據割裂,團隊難以提前預判需求波動。若打通數據壁壘,機場便能實時預測客流高峰,動態調整資源配置。

預算限制則尤其對中小規模機場形成制約,迫使其將有限資金優先投入於緊急維保。這種情況下,可從低成本物聯網傳感器入手,通過監測行李系統與暖通空調異常,驗證技術價值,為後續升級積累依據。

同樣棘手的還有多元主體協同難題。航司、地勤、監管機構等利益相關方訴求各異,但建立共享數據平台與協同決策機制,可實現延誤信息同步觸達,聯動調整行李轉運與登機口分配,避免因響應滯後引發連鎖反應。

試點與推廣的脫節亦不容忽視,但當前許多創新項目仍局限於試驗階段。制定清晰的數字化戰略、設定投資門檻與推廣標準,有助於快速篩選有效方案並全面鋪開。

隨著技術條件日益成熟,應用場景也已經過驗證,當下正是機場把握轉型機遇的關鍵時刻。其成功關鍵在於聚焦核心,並精準發力。(鍾韻/ 採訪報道)

 

新聞來源 :TTG China

本文轉載自TTG China,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IMCA
MIA微信服務號
IMCA
MIA微信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