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太國際航空市場2025年客運量或創新高
2025年09月18日
亞太航空公司協會在今年7月底發布信息稱,亞太地區航空公司今年上半年國際航線座位投入比去年上半年增長8.5%;國際航線旅客運輸量超過1.9億人次,同比增長12%;航班平均客座率達到81.7%;客公里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長8%。隨著今年夏季旅遊旺季的到來,亞太地區國際旅客運輸量在6月達到3120萬人次,同比增長7.1%。2024年亞太地區國際航線旅客運輸量達到3.65億人次,接近但仍未突破2019年3.75億人次的歷史紀錄,2025年能否創歷史新高呢?
商旅市場喜中有憂
目前,亞太地區航空運輸市場依然面臨影響復甦和發展的一些關鍵因素,如旅遊簽證政策、貨幣匯率波動、新開國際航線推廣和文旅資源協同開發等。根據全球商務旅遊協會發布的數據,2024年亞太地區航空商務旅遊消費支出達6126億美元,佔全球航空商務旅遊消費支出的41.3%。在亞太航空商務旅遊市場上,貢獻最大的依次是韓國、印度、日本、澳大利亞和中國,這些國家同時進入了全球商務旅遊排名前15位。
商務旅遊消費支出在一定意義上代表了一個國家或地區商務旅遊市場發展的趨勢和前景。數據顯示,韓國、印度、日本、澳大利亞和中國2024年商務旅遊消費支出比2023年分別增長27%、22%、15%、12%、9%。根據全球商務旅遊協會的預測分析,2025年~2027年,亞太地區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等國的商旅市場將有實質性增長。
商務旅遊市場的發展和繁榮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商務會議、商業交流、過境中轉和外商投資等諸多因素。就亞太地區航空商旅出行而言,2024年有30%的旅客出行選擇了商務艙,11%的旅客選擇了高端經濟艙,59%的旅客選擇了經濟艙。2025年,亞太地區商旅市場在穩定發展中依然面臨區域貿易爭端、通貨膨脹、地緣局勢緊張、自然災害等不利於發展的不穩定因素。
國際航線運營情況在一定意義上來說映射了商旅市場的發展前景。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發布的數據表明,在2024年全球最繁忙的10條國際和地區航線中,有7條位於亞太地區,包括香港—台北、首爾仁川—東京成田、吉隆坡—新加坡、首爾仁川—大阪、曼谷—香港、雅加達—新加坡和曼谷—新加坡航線。由此可見,亞太地區航空運輸市場的發展,尤其是商旅市場的發展對國際航空運輸市場的發展具有較大影響力。
2017年~2019年,亞太地區航空公司的客座率為80%~81%,2024年1月達到80.2%,2025年1月達到83.7%,呈現穩定提高態勢。但是,全球商務旅遊協會在2025年4月的一次調查中發現,全球商務旅遊市場的熱度出現了下滑。在2024年11月的調查中,有67%的人對2025年的商旅市場有信心。但2025年4月的調查顯示,近一半的人表示不再有信心,超過1/3的人認為商旅市場總量將減少,近27%的人預計消費支出將減少20%。就亞太地區來說,23%的購買者預計消費支出將減少20%。
目前,亞太地區航空運輸市場同樣面臨動蕩的經濟發展環境和來自地緣政治的壓力。尤其是東北亞地區國際旅客運輸市場尚未完全恢復,一些航空公司不得不開拓新的市場或者尋找其他替代航線。
政策刺激旅遊市場
亞太地區航空旅遊市場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各國政府對旅遊簽證的管制措施。寬鬆的簽證管制措施一定會刺激地區之間的旅遊發展和人員往來,這對地區內航空市場的發展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世界旅遊網站數據表明,2025年上半年,亞洲多數國家的國際航線旅客運輸量呈現快速增長趨勢,且增速遠超疫情發生前水平。其中,韓國、中國、日本、印度和新加坡成為國際航空市場復甦的領頭羊。2025年上半年,韓國國際航線客運量創歷史新高,出入境旅客超4600萬人次,比2024年同期增長7.6%,並刷新了2019年上半年4550萬人次的歷史紀錄。值得關注的是,來自中國的遊客人數達到781萬人次,比2024年上半年增長24.3%。
今年6月,中國單方面免簽“朋友圈”增至47國,中國240小時過境免簽政策適用國家增至55國,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國際航空運輸市場的發展。中國民用航空局公布的數據表明,2025年上半年,中國民航國際客運航線淨增123條,國際旅客運輸量同比增長28.5%。
南亞一些國家通過提供便捷簽證手續、增加通航點、完善旅遊基礎設施和加快數字支付發展等手段,持續有效地推進南亞旅遊業的恢復。亞太旅遊協會(PATA)的數據表明,南亞旅遊業預計2025年將完全恢復到疫情發生前水平,並達到2019年水平的108%。東北亞地區遊客人數佔亞太地區遊客總人數的42%,是亞太地區航空旅遊發展極為重要的引擎。但是東北亞旅遊業在2025年依然面臨一些發展瓶頸,2025年遊客人數預計將達到3億人次,尤其是中國在旅遊簽證方面出台的利好政策將吸引大量入境遊客。
由於受到貨幣匯率波動的影響,以及來自東南亞航企包括低成本航企在內的激烈競爭,東北亞旅遊業預計要到2026年才能完全恢復到疫情發生前水平,並達到2019年水平的105%。東南亞航空公司不斷提升區內航班連通性,尤其是泰國、馬來西亞、越南和新加坡等國通過放寬簽證政策和完善旅遊基礎設施等手段吸引遊客,預計2025年底入境遊客人數將超過2019年水平。
在寬鬆的簽證利好政策影響下,亞太地區一些樞紐機場的出入境人數呈現穩步增長態勢。新加坡樟宜機場2025年第一季度旅客吞吐量達到1720萬人次,比2024年同期增長4.3%。該機場2024年旅客吞吐量達到創紀錄的6840萬人次,已超過疫情發生前水平。這一增長主要得益於中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澳大利亞和泰國等重點市場的強勁需求。另外,得益於小型城市航線網絡的拓展和日元貶值帶來的旅行成本下降,僅今年5月,赴日本的國際遊客人數便創下370萬人次的歷史新高,比2024年5月激增21.5%。
亞太航企順勢而為
航空公司持續開辟新航線、優化現有網絡布局,以滿足休閑旅客和商務人士日益增長的出行需求,亞太國際航空市場運力也因此呈現持續增長態勢。根據亞太航空公司協會發布的數據,2025年第一季度,亞太地區國際航線離港座位數超過5.616億個,比去年同期增長3.5%,甚至比2019年同期增長了4.6%。
今年第二季度,新加坡航空迎來了航空旅遊市場的旺盛需求,旅客運輸量達到1030萬人次,與2024年第二季度相比增幅達6.9%;實現運輸收入48億新加坡元,比2024年第二季度增長1.5%。隨著非燃油成本通脹加劇,以及新加坡航空今年初在其持股的印度維斯塔拉航空與印度航空集團合並後收購新公司25.1%股權造成的支出,新加坡航空今年第二季度的經營利潤為4.05億新加坡元,比去年同期減少13.8%。
受不穩定的地緣政治和全球範圍內通貨膨脹等制約經濟發展的因素影響,亞太地區同樣面臨動蕩的市場經營環境。新加坡航空方面在今年7月底對外表示,新加坡競爭與消費者委員會有條件批準新加坡航空與馬來西亞航空的聯營,雙方將在銷售、推廣等方面進一步密切合作,同時也將進一步擴大代碼共享航班的合作範圍。新加坡航空還將增加到馬來西亞、斯里蘭卡、泰國和菲律賓等區域內航線運力。
目前,全球經濟發展進入滯緩階段,亞太地區航空運輸業雖然正逐步走出疫情的影響,航空旅遊市場需求持續增長,但航空運輸市場面臨運營成本增加和更激烈的競爭。即使對低成本航空公司來說,也面臨通貨膨脹、票價波動帶來的成本增加和市場競爭加劇的情況。澳航集團出於降低成本和優化航線網絡的考慮,決定從今年7月31日起全面停止捷星亞洲航空的運營,並計劃將資源集中投放到核心市場上,以創造更多利潤。
長期以來,往來澳大利亞與新西蘭的航線一直是兩國商務和休閑旅遊最重要的客源市場。除了在新冠疫情暴發前兩年中國一躍成為澳大利亞最大入境旅遊客源市場,新西蘭一直是澳大利亞最大的商務和旅遊市場來源國。因此,深度開拓新西蘭市場並依托新西蘭主要機場連接澳大利亞的中轉網絡,成為捷星航空拓展市場的一個戰略目標。
從今年7月開始,來自美國、加拿大、中國、新加坡和澳大利亞等12個國家的公民,在購買日本航空“國際+國內”聯程機票時,日本航空將為繼續前往日本境內劄幌、福岡、沖繩等64個機場的旅客提供國內航段免費機票。同時,日本航空允許經濟艙和高端經濟艙旅客托運2件免費行李,每件重量為23公斤;頭等艙和公務艙旅客可托運3件免費行李,每件重量為32公斤。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日本入境遊市場的發展。
(延伸閱讀)
亞太航空市場在韌性中前行
自今年初以來,亞太地區航空公司不斷調整市場應對策略,並採取有效手段適應市場變化。原有航線運力的增加和新開航線的運營,在為旅客出行提供更多選擇的同時,也進一步加劇了區域內航空公司之間的競爭,不可避免地導致機票價格進一步下降。如何實現收益最大化成為亞太地區航空公司當前必須面對的問題。
為穩定市場地位和搶佔更大市場份額,亞太地區航空公司還通過研發和應用數字技術、拓展航線網絡和優化服務流程等手段進一步提升旅客出行體驗。在亞太地區航空市場發展的過程中,航空公司正以其韌性和彈性不斷推動地區航空經濟向上發展。
亞太航空公司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亞太地區民航業在後疫情時代將繼續保持強勁增長,但因受供應鏈限制、運營成本上升和可持續性戰略轉型等挑戰,航空公司的經營面臨重大威脅。如果未來幾年能解決供應鏈挑戰等問題,亞太地區航空運輸市場的增長預計將超過全球平均水平。
新聞來源 :民航資源網 作者 :王雙武
本文轉載自民航資源網,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