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催化機場創新潮 航司機場合作為發展關鍵
2025年07月30日
隨著新冠疫情推動機場數字化轉型提速,「創新」也從局部試點邁向結構性變革。未來,機場與航空公司協同合作將成為提升旅客體驗與運營效率的關鍵。
漢莎航空創新中心研究和情報專家Siddhant Mehra說道,新冠疫情迫使原本注重長期規劃、循序推進創新的機場行業對運行方式徹底重構,數字化項目也幾乎一夜間成了「當務之急」;疫情前往往被主流機場系統拒之門外的初創公司,也紛紛抓住了窗口期,以更貼合機場現實的業務模式重回舞台。有的採用利潤分成模式試水,有的抓住生物識別與自動化等數字化風潮,各類創新團隊、孵化器和加速營紛紛成立。機場創新正逐漸從局部試點,變為結構性變革。
他分析,創新工作如今已不僅是個別員工自發推動的小項目,而是成為機場體制化、資金充足、目標明確的重點方向。近五年,全球已湧現30多個具備明確預算、職責、領導支持的機場創新團隊。這些團隊大多聚焦於自動化、機器人、數據分析和客流優化等前沿領域。
而且,經歷疫情沖擊後,機場科技投資步伐大幅提速。2024年,機場IT支出已達營業收入的近6%,而航空公司同類投入則降至4%以下,顯示出機場對數字化轉型的決心和主導權的提升。這一財政結構的逆轉,意味著機場從「被動採購」轉變為「主動規劃、主導創新」。
更值得注意的是, 全球整體出行與交通科技領域的創業投資近年雖大幅下滑,但針對機場創新的風險投資依然穩定,2022年以來下降幅度遠低於大盤。自動化、機器人與人工智能領域的新興企業尤其吸引了風投關注,使機場成為創新生態的重要舞台。
機場與航司可朝三大方向創新升級
隨著創新氛圍蔚然成風,機場與航空公司協同已成為創新升級的「必答題」。研究表明,情緒愉悅的旅客在機場消費要比焦慮、失望者高出近50%。但要實現端到端無縫體驗,必須打破信息壁壘,加強合作。
他認為,機場與航空公司未來創新突破有三大合作方向。一是將航空公司登機、積分和移動端服務深度與機場生物識別技術深度融合,實現「一臉通關」,無需重復人工核驗。
二是於自助值機、行李托運、安檢過閘等快速鋪開全面自助服務,讓人力專注於高價值場景進一步提升服務水平。
三是以清潔機器人、自動行李處理和智能安檢等技術緩解用工荒,以自動化與機器人技術提升效率和滿意度。目前,與機器人企業共建試驗田(如西班牙Castellón機場的SkyBot Lab、樟宜機場AI安檢系統等)已成為新趨勢。
他表示,隨著機場數字化和智能化革新全面提速,攜手航空公司共同打造極致旅客體驗和商業模式,將是未來十年機場生態系統制勝的關鍵。(鍾韻/ 採訪報道)
新聞來源 :TTG China
本文轉載自TTG China,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