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太遊客趨勢:深度、個性、沉浸
2025年07月29日
亞太地區遊客有朝著追求身份認同、身心療癒、沉浸式體驗和靈活時間安排等方向發展的趨勢。旅遊業者應更注重遊客情感訴求、品牌故事和精準營銷,以順應市場趨勢。
亞太遊客需求正從單純觀光轉往深度體驗和個性化定制的方向發展。亞太旅遊協會(PATA)與貓途鷹(Tripadvisor)近日聯手發布的2025年7月《聚焦旅遊》報告分析,此轉變有四個關鍵特征。
遊客動機方面,旅遊如今不再僅是單純的休閑娛樂活動,而是人們塑造身份認同、實現自我提升的重要途徑。報告指出,日本溫泉療癒和菲律賓潛水等「水文化」旅遊日益流行,反映了人們情感重置和身心更新的需求;「新月旅行」(如離婚後的療癒之旅)和「美麗朝聖」(如首爾的護膚之旅)等新型旅遊方式備受青睞,也體現了人們對自我關注的需求。占星、冥想等靈性旅遊近期在社交平台受到熱議,則折射了人們希望通過旅遊尋找心靈歸宿的深層需求。
體驗設計方面,傳統的「打卡式」旅遊正讓位給更富沉浸感的體驗。蒙眼用餐、森林浴、芳香空間、遊戲化酒店等産品都越來越受歡迎。因此,營銷策略需要轉變重心。如今,遊客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都更重視真實而難忘的多感官體驗,而非簡單的視覺衝擊。因此旅遊企業需要創造能夠引發情感共鳴的多感官體驗,才能贏得市場份額。
在形式上,小衆化與深度探索趨勢明顯。後疫情時代「微型街區」旅遊的興起,如北京798藝術區等文化地標客流量驚人增長,說明遊客更願意深入探索在地文化。此外,利用社區型住宿和社交應用程序的「獨行社交」旅客日益增多,反映了當代遊客既渴望獨立空間又需要社交連接的復雜心理。值得一提的是,如曼谷的電競比賽和日本的遊戲主題旅遊等「電競旅遊」的蓬勃發展,也展示了虛擬世界與現實目的地之間的融合趨勢。
在時間選擇上,遊客正在打破傳統思維。反季旅遊持續升溫,長途火車旅行和徒步朝聖等慢旅遊方式也備受青睞,反映遊客對細細品味旅程的渴望。此外,體育旅遊也日益流行;旅程中,人們不僅觀看比賽,還參與其中,與全球社區建立聯繫。
這些趨勢並非僅是旅遊市場的變遷,更是消費者行為的根本變化。新一代遊客具有內省、體驗驅動和渴望歸屬感等特點,因此旅遊業者需要轉變營銷思路,關注消費者的情感訴求、用心講好品牌故事;與其追求曝光量,不如精準觸達目標客群。更重要的是,要讓遊客參與到品牌建設之中,讓每一次旅遊都成為獨特的共創體驗。(鍾韻/ 採訪報道)
新聞來源 :TTG China
本文轉載自TTG China,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