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東地區局勢不穩,航空公司如何在衝突中確保乘客安全?
2025年06月19日
中東地區既有著極其美麗的風景,也有著一些古老的王國。但許多世紀以來,它也一再經歷了地緣政治不穩定的時期。
如今,地緣政治、社會政治和宗教緊張局勢依然存在。隨著以色列和伊朗之間的衝突出現令人震驚的升級,長期地區緊張局勢已達到臨界點,世界正密切關注著。
全球航空業對此類緊張局勢將如何發展特別關注。中東地區空域是連接歐洲、亞洲和非洲的一條重要走廊。
目前,中東地區聚集了全球多家大型國際航空公司:阿聯酋航空、卡塔爾航空和阿提哈德航空。這些航空公司的本土基地——分別位於迪拜、多哈和阿布紮比——已成為重要國際航空樞紐。
確保乘客安全將是所有航空公司的首要任務。衝突升級對航空公司和旅客們意味著什麽?
安全第一
歷史表明,民航業與軍事衝突不相容。1988年7月3日,美國海軍文森斯號導彈巡洋艦(USS Vincennes)發射兩枚地對空導彈,在波斯灣上空擊落了伊朗航空655國際客運航班。
2014年7月17日,馬來西亞航空MH17航班在烏克蘭東部地區被擊落。
可以理解的是,全球航空公司在面對軍事衝突時都屬於風險厭惡型。國際民用航空組織(ICAO)要求航空公司實施和維持安全管理系統(SMS)。
SMS的主要關注點(所謂的“支柱”)之一就是“安全風險管理”。這包括識別危險、評估風險和實施風險緩解策略的流程。
在中東地區過境的航空公司的風險管理部門,肯定會努力研究這些策略。
重新計算航線
實施此類策略最直接和明顯的證據,就是對飛機航線的調整,包括取消或暫停航班或更改飛行計劃。這是為了確保飛機避開軍事衝突加劇的空域。
目前,從航班跟蹤網站Flightradar24就可以看出,全球飛機流量正在避開伊朗、伊拉克、敘利亞、以色列、約旦、巴勒斯坦和黎巴嫩的空域。烏克蘭上空也沒有航班流量。

圖:2025年6月13日 VS 6月6日,中東地區空域航班流量對比
然而,重新規劃航線也帶來了挑戰。將流量路徑濃縮到更小、更擁擠的區域,可能會使飛機進入並飛越那些設備有限、未必能夠應對流量大增的區域。
在有限的可用安全空域中增加更多飛機,給空中交通管制服務和操作飛機的飛行員帶來了挑戰。
飛行時間和燃料消耗增加
避開衝突區域是最明顯的航空公司風險管理形式之一。這可能會導致計劃航班時間延長,從而增加燃料消耗並帶來其他後勤挑戰。這將增加航空公司的運營成本。
已購買機票的價格不會受影響。但如果該地區的不穩定局勢持續下去,機票價格可能會上漲。
不僅是避開該地區空域可能會給飛行成本帶來上行壓力。此外,航空公司客機使用的Jet-A1燃料是由石油生産的。
如果伊朗關閉霍爾木茲海峽——“世界最重要的石油運輸咽喉點”,這可能會導致石油價格和Jet-A1燃料的顯著上漲。燃料成本的增加將會轉嫁給乘客。然而,一些專家認為關閉海峽這種情況不太可能發生。
主要樞紐
中東的主要航空樞紐提供了更強的全球連通性,使乘客能夠在各大洲之間無縫旅行。
但日益加劇的地區不穩定可能會破壞這種全球連通性。如果衝突長期持續,該地區內及周邊的航空公司可能會面臨更高的保險費用。這些費用最終可能會通過機票漲價轉嫁到消費者頭上。
乘客信心
全球範圍內,航空公司和各國政府正在發布旅行建議和警告。旅客有責任了解航班狀態的變化和潛在的延誤。
這些警告和建議可能會導致乘客信心下降,進而造成中東地區進出航班預訂量下降。
在中東不穩定局勢加劇之前,全球航空乘客流量已超過疫情前的水平,並且預計未來幾十年還將強勁增長。
任何導致乘客信心下降的情況,都可能對這些數字産生負面影響,從而導致增長放緩並影響航空公司盈利能力。
盡管發生了一些備受矚目的災難事件,但航空仍然是最安全的交通方式。面對這些挑戰,航空公司將不斷努力確保航班安全,並在這一不可預測的情況下重獲乘客信心。(本文編譯自The Conversation)
新聞來源 :民航資源網
本文轉載自民航資源網,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