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航空業面對供應鏈危機 增長與淨零目標難實現

2025年05月22日

亞太地區作為全球最大航空運輸市場,正面臨著供應鏈危機,導致其增長受限及難以實現淨零碳排放目標的重大挑戰,需要政府與供應商合力協助航空業持續滿足增長的市場需求。

據亞太航空公司協會 (AAPA)的數據顯示,當前亞太地區航空公司平均載客率已達到83%的新高,反映其運力之緊張。

亞太航空公司協會總幹事 Subhas Menon 稱,2025 年預計有20%飛機將延遲交付。 其延誤源於疫情所引起的供應鏈問題遲遲未獲解決,而美國關稅和貿易沖突的影響,更使情況進一步加劇。由於飛機和引擎的生産有賴於全球衆多市場供應零部件,因此航空業特別容易受到各類幹擾的影響。對於不可避免的的成本增加和生産放緩,代價最終還需由航空公司和消費者來承擔。他強調,目前的形勢直接破壞了航空效率賴以建立的開放市場和國際合作框架。 貿易壁壘阻礙了航空業的增長和更廣泛的經濟發展。

與此同時,亞太航空業的淨零排放目標也因此而面臨著更大的挑戰,因為飛機交付的延遲,迫使航空公司必須持續依賴老舊、燃油效率較低的機型,碳排放量從而難以降低。 此外,可持續航空燃料(SAF)供應量不足,也是一個重大障礙。 可持續航空燃料原預計 2024 年産量為 150 萬噸,但最終産量卻僅達到100 萬噸。Subhas Menon指出,目前僅極少數傳統燃料供應商加入了可持續航空燃料供應鏈,令人擔憂。可持續航空燃料的高成本和監管框架的不完善,使挑戰進一步加劇。

亞太地區航空公司對於區域經濟聯繫至關重要,但目前利潤率微博。監管阻礙、設備成本飙升和供應短缺的綜合壓力,正危及著亞太航空業的長期增長和可持續性。重重挑戰之下,Subhas Menon呼籲政府和供應商果斷採取行動。他提到了航空對於特別是亞太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並強調航空公司本身無法解決供應鏈問題。 利益相關方共同努力解決當前的供應鏈問題,對於航空業的發展及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至關重要。(鍾韻/ 採訪報道)

 

新聞來源 :TTG China

本文轉載自TTG China,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IMCA
MIA微信服務號
IMCA
MIA微信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