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多措並舉增活力 助推“五一”出行熱

2025年04月29日

“五一”小長假即將到來,從近年數據來看,“五一”假期期間民航旅客運輸量都創下階段性新高。大量國內旅客選擇“說走就走”的出行方式,促使民航在運力調配、服務保障、市場營銷等方面不斷創新。相對的,民航業的積極作為也給小長假期間航旅市場的繁榮發展注入了持續動力。

五一勞動節作為我國重要的法定節假日,不僅是廣大勞動者短暫休憩的機會,更是旅遊業、交通運輸業迎來客流高峰的關鍵時期。近年來,隨著國內居民消費能力的提高和對高質量休閑生活的追求,“五一”黃金周已逐漸演變為旅遊出行的“黃金窗口”。在這一背景下,民航業作為連接城市與旅遊目的地的核心交通方式,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面對小長假的到來,首先應強化安全保障與應急響應,增強旅客出行信心。“五一”假期人流密集,恰逢春夏之交,天氣多變,對航空安全運行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來,各大航空公司和機場不斷完善安全保障機制,如增設安檢通道、優化值機流程、完善航班延誤應對機制等。而在突發天氣或航班調整等情況下,航企的“容錯機制”也在持續優化,如通過各種方式快速推送改簽方案,旅客可自助完成航班變更,極大地減少了不便。這些措施增強了旅客出行信心並提高了滿意度,反哺民航業的口碑和市場活力。

為更好地滿足旅客在小長假的出行需求,民航應精準加密熱門航線航班,提升運力匹配度。特別是航空公司要緊抓假期出行需求高漲的時機,提前預判客流走向,動態調整航班計劃。各大航空公司在“五一”前夕紛紛宣布新增或加密飛往三亞、成都、大理、張家界、青島等熱門旅遊城市的航線航班,以及推出飛往旅遊城市的包機服務,便利旅客出行。這些“精準供給”的策略不僅緩解了熱點地區“一票難求”的緊張局面,也增強了旅客出行意願,提高了航旅市場的整體活躍度。

要利用小長假收獲更多品牌效應,還應創新産品和服務,提高旅客滿意度。從往年經驗來看,不少航空公司會推出定制化、差異化的産品和服務,滿足小長假期間旅客多樣化出行需求。如推出家庭套餐,針對家庭出行提供兒童票折扣、優先登機、親子座位預留等服務。此外,部分航空公司與OTA(在線旅行社)平台合作,推出“機票+酒店”“機票+門票”等組合産品,為旅客提供一站式服務,簡化行程安排,提升整體體驗。這種“民航+旅遊”的融合式服務,有效拓展了民航的市場邊界,也助力旅遊産業鏈協同發展。

通過提升服務、精準供應,民航不僅為旅客提供了高效的出行工具,更在激活區域旅遊資源、拉動地方消費中發揮了橋梁作用。去年“五一”假期,成都天府國際機場迎來客流高峰,大量航班將遊客運送至川西高原的康定、稻城等地,使得當地旅遊接待能力迅速提高,反映出民航在助推中西部旅遊資源價值實現中的強大牽引力。民航業在小長假期間的主動作為有效助力區域經濟發展,發揮了“空中+地面”的協同效應。

小長假是觀察我國消費市場熱度和出行趨勢的重要窗口。民航作為旅遊産業鏈的“空中引擎”,已不再僅僅承擔運輸職能,更是連接經濟發展、文化交流與區域振興的重要紐帶。通過科學調度、創新服務和協同合作,民航不僅能有效承接“五一”假期釋放的巨大出行需求,還能在助推航旅市場復甦、激發消費活力、促進區域均衡發展等方面展現更大潛力。在不斷優化中前行,中國民航正以高質量發展助力“流動中國”駛向更加繁榮的未來。(中國民航報 記者王詩彧)

 

新聞來源 :《中國民航報》

本文轉載自中國民航網,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IMCA
MIA微信服務號
IMCA
MIA微信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