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A:充分運用生物識別技術,應對旅客增長挑戰

2024年04月12日

國際航空電訊集團(SITA)在日前發布的《面向未來》生物識別技術白皮書中指出,航空業要應對旅遊市場的爆炸性增長,必須充分運用生物識別技術。

根據《面向未來》(FACE THE FUTURE) 生物識別技術白皮書,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預測,2019年至2040年,航空出行人數將從每年40億人次增長到每年80億人次,但是當前基於紙質和人工的旅遊基礎建設以及傳統流程,並不足以應對這種爆炸性增長所帶來的挑戰。因此,航空業需要採用人臉和指紋等生物識別技術,才能保障旅客順利流通,並讓旅客能減少排隊時間、享受精簡、無憂的旅程體驗。

目前,已有許多機場和航空公司在生物識別技術的支持下加強自助服務,生物識別技術也是機場和航空業科技投資的重點。至2026年,有超過50%的機場計劃在登機和行李托運手續中運用生物識別技術,並有70%的航空公司預計能進行生物識別身份管理。

對於機場而言,使用生物識別技術可提高現有航站樓容量、緩解基礎設施和員工(包括地勤人員和安保人員)的壓力,並降低成本。

對於航空公司而言,航空公司可以利用生物識別技術提高效率和安全性,並降低成本、改善旅客服務、提供新的增值服務等。

對於面臨著預算和提高運營效率壓力的政府和邊檢部門而言,生物識別數字身份可提高清關速度,使旅客出入境更加順暢,從而惠及當地旅遊業和整體經濟。

對於旅客而言,生物識別技術可使出入境更有效率,未來還可使用相同的數字身份辦理酒店或其他場所的入住或簽到等手續。

總結下來,生物識別技術能讓航空業提高容量和運力,同時也優化資源,讓員工投入於更高價值的工作上,以及加快旅客處理速度、增加新的創收機會、通過可信的生物特征信息提高安全性、增強規模化的能力。長期來看,不投資於這項新技術將無益於機場和航空公司的發展,而對於政府而言,生物識別技術也有潛力協助其加強邊境安全。

該白皮書也強調,航空業的未來必須安全、合乎道德並充分運用生物識別技術,但同時也必須著重考量到隱私、靈活性和適應能力的必要性。(鍾韻/ 採訪報道)

 

新聞來源 :TTG China

本文轉載自TTG China,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IMCA
MIA微信服務號
IMCA
MIA微信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