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機場八大黑科技,一張臉刷到底

2019年10月03日

  憑“一張臉”通過機場的重重關卡,佩戴AR眼鏡的美麗空姐對你微微一笑,擺渡車在掃描你的面部之後幫你找到正確的登機口……這些曾經出現在科幻電影裏的場景,現在被搬到了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中。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正式投運!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于2019年9月25日正式通航。與此同時,中國第一座機場北京南苑機場宣告關閉。

  有人說; “新舊機場的這一次交接棒,背後是中國機場百年的躍遷。” 

  而這場躍遷中閃現的“智能之光”注定照亮一條全新的智慧機場之路。

  大興機場究竟有哪些智能之處?體驗效果如何?能為旅客帶來哪些便利?為了解答這些問題,智東西記者在大興機場通航的第二天前往現場進行實地體驗。

  一張臉走遍全機場、一張5G網服務全場、一顆芯行李監控,大興機場的“智慧方案”稱得上是AI産業落地的典型案例。從單點技術到集成方案形成的背後,是一場從零到一的空前嘗試。

  通過走訪方案背後的東航、華為、聯通、雲從科技等公司,我們試圖從探訪到的“冰山一角”複盤整個大興機場AI落地方案誕生和落地的曆程,並為大家揭開大興機場的神秘面紗背後的人工智能技術真相。  

  世界新七大奇迹——大興國際機場

  當你走進大興機場,能感受到滿滿的陽光,仰望使用了12800塊玻璃的航站樓頂,也是一種美的享受。

  當你搭載著航班飛離地面,向下鳥瞰,你會發現這只“展翅鳳凰”科幻感十足。

  早在 2015年還未竣工之際,它就被英國《衛報》評選為“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

  大興機場加上交通等市政配套投資達4500億元,占地面積140萬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機場,相當于63個天安門廣場的面積。  

  機場規劃包括了四縱兩橫6條民用跑道,本期建設完成的有三縱一橫四條跑道、268個停機位。大興機場主建築采用“五指廊”設計。據了解,乘客從“中心軀幹”主航站樓裏步行到“指廊”最遠的登機口僅需要8分鍾。

  另外,大興機場還是世界首座高鐵下穿航站樓的機場,乘客從航站樓正下方就能快速換乘高鐵、機場快軌等。   

  除了創下許多世界之最的建築設計,大興國際機場還有很多“黑科技”。刷臉登機、行李監控、刷臉問路、AR眼鏡旅客識別等應用紛紛落地,“一張臉走遍機場”將成為現實,此外5G網絡也已經在此實現全覆蓋。

  大興機場八大智能“黑科技”

  很多人可能和我一樣,一進入機場就會略帶焦慮地自我拷問“我是哪個航班的”、“我去哪登機”、“還有多少時間”。   

  在大興機場體驗一圈,我發現5G就像彌漫在機場裏的“氧氣”,支持著刷臉值機、刷臉登機、智能安防等多種應用,而人臉識別也成為最基礎的技術,在多個節點被應用于身份複核,簡化著候機登機的各個環節。

  1、值機、登機,刷臉就夠了

  當我進入航站樓,機場內已經有很多乘客在辦理刷臉值機。   首次刷臉需要使用身份證進行注冊,注冊後,“靠臉走遍機場”的旅程也就開始了。   值得一提的是,乘客下次乘坐同一航空公司的航班不需要再重複注冊。  

  從體驗來看,刷臉值機機器的識別速度非常快,我讓身旁的朋友幫我抓拍刷臉頁面,但重複了6-7次都沒能很好地抓拍到一閃而過的識別頁。已注冊的用戶可以直接刷臉選座位,無需身份證。

  據了解,東方航空公司是大興機場中首家引入全流程刷臉登機的航司,其終端設備由華為和雲從科技聯合提供,另外,該刷臉終端采用的是5G網聯接。

  除了值機,刷臉還被用到了登機口。這款機器的功能一方面是幫機務人員識別乘客和清點已登機者,一方面是幫乘客省去掏車票的麻煩,並提醒乘客的座位號。

  2、AR眼鏡旅客識別,科幻般體驗

  進入貴賓區域,印入眼簾的是佩戴著AR眼鏡的工作人員。   當該AR眼鏡通過掃描身邊的人,略大于指甲蓋的顯示屏中會出現最多兩個人的照片和基本信息。

  借助這一設備,一方面機務人員能在地面服務中快速識別乘客及其航班,比如,當乘務人員需要尋找遲遲未安檢的乘客時,可以先通過監控設備來識別定位乘客,然後進一步帶著AR眼鏡去告知乘客。

  另一方面,當VR眼鏡應用到機艙上,可以很好地處理乘客複核、翻艙減客等工作。比如,如果有乘客因為取消航班要將已經裝載好的行李卸下來,VR眼鏡可以通過調取乘客行李箱的圖像,幫乘務人員快速找到行李。

  我向工作人員借來這款“神器”體驗了一番,發現它能夠非常快地識別視野內任意1-2名旅客的航班座次信息,顯示也很清晰。   一開始我還擔心它會擋住一邊視線,從而導致行走不安全,但我戴著它走了一圈後,發現這完全是多慮了。   

  AR眼鏡為什麽外接了一根數據線呢?   工作人員告訴智東西記者,為了讓眼鏡更加輕巧,便于乘務人員佩戴,這款AR眼鏡本身主要負責畫面抓取,而大量的數據則在這跟數據線所連接的手機上。   據了解,這款AR眼鏡的技術也來自雲從科技。

  3、智慧航顯,為你刷臉指路

  智慧航顯是我最期待的一個應用。來到機場,我經常會忘記我是哪個航班、在哪個登機口,翻看手機和打印紙質登機牌固然可以,但這個過程也是消耗時間、丟失物品的“高發地帶”。

  有了智慧航顯,乘客能夠刷臉知路。   當我進入智慧航顯的識別範圍,它會顯示我的位置,提示我最近的登機口,還會告訴我走過去的時間和登機口關閉的時間。

  不過,據了解,目前智能航顯只能指示同一層樓的路徑。  

  4、電子墨水行李牌,自助托運和行李監管 

  來到行李托運處,我看見機務人員正在用手機NFC掃描行李上的新型行李牌。   據稱,這樣做的目的之一是實現自助行李托運。

  工作人員介紹,這種新式行李牌中配有射頻識別芯片。

  當乘客在東航App上值機之後,可以自助利用手機或機場終端上的NFC將航班信息射頻傳輸到行李牌上,這樣行李箱的去處就明了了。

  值得一提的是,這款行李牌無需電源充電。因為世界各地對于行李托運的有源設備標准不同,東航索性就把行李牌做成無源的,利用電子墨水顯示技術成像,就像Kindle一樣。 

  目前,該行李牌可以在東航App後臺免費申領。

  除了自助托運,這塊行李牌還能與托運路程中的5G攝像頭聯動,進行包裹監測。   如果行李在中途掉落或者被違規處置,會被5G高清攝像頭捕捉到,算法會向工作人員發出信號。

  5、自主研發行李傳輸系統,行李識別率提升至99% 

  新的行李傳輸系統的也大有來頭。

  據了解,長期以來我國機場行李分揀依賴的是國外技術,大興機場使用的是我國曆時八年研發出的一套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高速行李傳輸系統。它將之前90%左右的行李正確識別率提升到了99%,行李到了什麽地方、在什麽位置,都能一目了然。  

  6、智能乘客安檢系統,3分鍾搞定

  安檢是登機流程中相對繁瑣耗時的環節,大興機場采用智能乘客安檢系統優化安檢流程。   據了解,新的安檢系統會減少人工操作的環節。  

  乘客只需要刷身份證進入一扇小門,再刷臉核實身份,放好行李之後進入安檢門進行人工安檢,3分鍾左右就能完成安檢。   換句話說,之前是人工審查身份證和登機牌,現在是乘客自助刷身份證和刷臉。

  實測數據顯示,新安檢系統使單通道旅客過檢效率由傳統人工方式的180人/小時提高到約260人/小時。    

  7、擺渡車複檢,提醒你“搭錯車了”    

  體驗了行李托運之後,我還登上機場擺渡車體驗了一把。   工作人員告訴我,擺渡車上的攝像頭具有人臉識別功能,如果有乘客上錯車了,後臺會向地面工作人員發送警報,以在最後一個關口提醒乘客不要去到了錯誤的登機口,耽誤了登機時間。

  這使我有點擔心我的人臉隱私問題,但相關負責人告訴我,航空公司像東航就設置了首席風險管理官以保證人臉數據使用合法合理。  

  據了解,一般機場刷臉數據來源有兩個途徑,一是航空公司旗下的人臉數據,如乘客在機場終端和手機上做了人臉注冊後,數據會進入航空公司的人臉數據庫;二是機場旗下的安檢采集的人臉數據。

  航空公司與機場達成協議,一次性使用乘客當天的安檢照片,用後刪除。

  8、5G全覆蓋,支持全場黑科技

  最後,通過測量,我們發現大興機場的5G網絡速度很快,平均下載速率達1000Mbps。   據稱,在大興機場實現了5G網絡全覆蓋。  

  華為的相關負責人表示,衆多智能應用的基礎是好網絡。

  當記者問到5G網部署中的難點,該負責人表示為了使各處信號均勻,並能支持各式各樣的應用,大興機場的網絡施工非常複雜,它在部署和實施上要求很高。

  同時,工程對設備性能要求也很高。除此之外,為了配合高大上的環境,外觀的要求也很高。

  從單點技術到集成方案的背後,是零到一的嘗試

  從實地體驗中我們已經隱約發現,北京大興機場中的“黑科技”並不是一個個孤立的單點,而是形成了一套以5G和人臉識別技術為基礎的集成方案。那麽這套方案是怎麽誕生的呢?為了探尋背後的技術真相,智東西記者接著對東航、華為、雲從科技、北京聯通的相關負責人進行了探訪。

  據東航北京新機場地服籌備組副組長黃琳介紹,在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中,東航聯合華為、雲從科技、北京聯通等公司第一個實現了刷臉值機,並在大廳、貴賓室、機艙口等場所系統地實現刷臉的方案,並首創直接將AR眼鏡應用在航空環節,以識別旅客和行李信息。

  黃琳講述,在項目開啓之前東航曾與雲從科技、華為等合作夥伴一同閉門多日,每天討論近12個小時。   這不僅因為時間緊迫,還因為這是一項從零到一的工程 ,國內外都沒有可以借鑒的完整案例。

  最終,他們才把所有的想法推導為三大類,十一個應用場景,這才有了一套完整的方案。

  “之前沒有可以學習的案例,讓我們在最初方案的打磨中也很痛苦,但同時這也是一個很過瘾的嘗試。”黃琳笑著說。      

涉及“三大類十一個應用子場景”的技術架構 

  從這套架構來看,東航的方案整體可以用三句話簡單總結: “一張臉走遍機場”、“一張網服務全場”、“一顆芯行李管控”。    

  當記者問到“一張臉走遍機場”的難點時,雲從科技機場行業總監石文彬表示,這些刷臉設備從研發到成品再到應用,要經曆從工業級到商用級的過程。

  石文彬表示,新的設備能否符合機場的標准,能否符合它的具體場景需求,這是需要不斷溝通、試點的事。

  比如涉及到刷臉登機機器人,機器人是放在機艙內還是機艙外?在靠機作業不能使用锂電池的情況下供電問題怎麽解決?   聯網問題呢?

  據稱,在經過反複的討論和多次聯合試驗後,他們決定在機艙內外各放一臺刷臉登機機器,采用車載發電機輔助蓄電池的供電方案以及車載5G專用CPE、工業網管結合室外AP的網絡方案。   

  除了參與東航方案的雲從科技,大興機場的“智慧”方案中還頻頻出現海康威視、大華、宇視、商湯、瑞為、愛數等衆多安防及AI企業的身影。

  比如,大興國際機場某航站區視頻監控系統中標文件中顯示,海康威視提供26套人臉抓拍攝像機DS-2CD762HGJD/F-LZS, 195套360 度旋轉攝像頭iDS-2DF52HG-A3;   而大興機場地鐵線,全線采用了大華的視頻雲平臺、雲存儲等列車監測産品;   瑞為在上百個安檢口部署了人臉識別一體機,提供全流程“刷臉”登機服務……

  東航與雲從科技、華為、北京聯通的集成方案可能只是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智慧方案”的冰山一角,但通過這一個角,我們某種程度上能窺到中國機場百年躍遷中的“智慧之光”及背後的技術邏輯和應用邏輯。       

  結語:未來會關注“一張臉”的更多細分應用場景

  對于大興國際機場來說,新的“考試”才剛剛來臨。

  後續,航空公司、機場及方案商不僅計劃在既有的産品上做出進一步叠代,還將在更多的場景上進行新的構想落地,以此滿足大興機場不斷增長的乘客需求。   這是新的征程,也是踐行過往技術邏輯和應用邏輯的不斷重演。   

  從産品的叠代來說,工程師們會充分考慮機務人員、旅客等各方的具體需要更新産品。比如,雲從科技計劃10月份為其刷臉登機終端加一個側面屏幕,以供乘務員查看旅客信息;長遠來看登機刷臉終端3.0還可能會做成類似人形的移動版本;而隨著智慧航顯試行的推進,東航也有望加大投放密度。  

  從更多的應用場景來說,也有很多想象空間。       

  比如,未來可以基于手機端AR應用為用戶提供掃描航班LOGO導航、或者利用智能語音助手提供定位導航的服務,目前來說,由于衛星定位精度不夠、樓上樓下難以導航等局限,這些構想短時間內難以實現,但隨著高精地圖、三維視覺等技術的發展,這些應用是很有可能出現的。

  談到未來的機會,雲從科技的機場行業總監石文彬告訴智東西記者,目前大興機場的刷臉技術主要應用于簡單直接的服務提供上,未來還將涉及到更加深入的交互。一張臉在機場中可以用到的節點還有很多。    

  石文彬表示,從一個乘客下出租車到他起飛,他可能會在機場逗留好幾個小時。他可能因為飛機晚點在購物中心進行消費,也可能因為想抽煙需要進出安檢口。或許,在衆多細碎的場景中,都隱藏著視覺識別技術可以滲透的空間,這也是AI企業的機會點所在。   

  在人工智能、5G通訊網絡等技術的加持下,大興機場將更加有力地解決北京機場超飽和運行的嚴峻問題。       

  據統計,首都國際機場2018年旅客吞吐量約達到了1.098億人次,但其設計容量卻僅有7600萬人次,每天約有300個飛行架次無法安排,每年近1000萬人次的潛在需求被“拒之門外”。  

  北京大興機場的通航,是各行各業的辛勤工作者向共和國獻禮的超級工程,也是中國經濟和技術進一步騰飛的一個新勳章。   

  對于我國方興未艾的人工智能産業來說,它還是産業落地的一個典型樣板。

  這個樣板雖然才剛剛起步,很多地方還需要不斷完善和叠代。但是作為從零到一的嘗試,它開辟了一條以全流程“無紙化”、“刷臉化”為主要思路的智慧機場新路徑。(李水青)

 

  新聞來源:智東西




IMCA
MIA微信服務號
IMCA
MIA微信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