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新興技術將重塑未來航空業務模式

2018年07月17日

       

       航空是技術密集型的行業,大力發展新技術是促進航空發展的重要手段和環節。隨著以數據為核心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到來,以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興技術已在民航領域逐步興起,科技創新成為民航産業新舊動能轉換的核心。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縮寫為AI)是全球各行業智能化發展的動力引擎之一。在基礎硬件比拼逼近瓶頸期後,客戶體驗成為航空企業競爭的又一個砝碼,于是航空巨頭們紛紛試水人工智能領域。

  應用案例:

  2015年,人工智能機器人“小冰”登上東航航班,東航開始了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嘗試。通過後臺接入微軟小冰,對話之中乘客可以在規範化的服務基礎之上得到個性化需求的滿足。而業界領先的“意圖識別引擎”可以在多輪對話中收集用戶的潛在需求,再通過文字或自然語音的方式進行個性化定制服務。

  荷蘭皇家航空在紐約肯尼迪機場和舊金山機場測試名為CareE的行李機器人。Care-E是一款亮藍色的“自動行駛推車”,Care-E使用“大家熟知的各種非語言聲音”與乘客互動。使用之前,Care-E會掃描乘客的登機牌。Care-E可以負載不超過85磅的行李,並以大約3英裏/小時(人類的平均步行速度)的速度與乘客並肩行駛。此外,借助AI技術,Care-E能夠獲取各項實時數據。比如,如果登機口臨時變更,它會重新引導乘客到新的登機口。

  生物識別技術

  隨著旅客量的不斷增長,生物識別技術日漸成為航空公司和機場實現身份檢查自動化的最佳解決方案。基于生物識別技術的應用程序可幫助機場進行旅客身份識別、執行旅客自助安檢流程,縮短排隊等待時間。

  應用案例:

  2018年3月,英國航空和國際航空電訊集團(SITA)在美國奧蘭多機場至英國蓋特威克機場的航班登機口測試了生物識別技術。該登機口與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以及英航的IT系統連接,能夠進行必要的檢查並授權登機。得益于此,英航近240名旅客在約10分鍾內即可登機完畢,乘客只需要看一眼攝像頭,免去了出示登機牌或護照的麻煩。

  漢莎航空在洛杉矶機場啓用生物識別自助登機口,實現了旅客身份和登機牌核實流程的自動化。漢莎航空表示,在洛杉矶機場初步試點期間,可以用20分鍾左右的時間完成空客A380飛機大約350名乘客的登機。漢莎航空計劃將這項技術擴展到美國其它機場以及其它乘客接觸點。

  區塊鏈技術

  區塊鏈技術誕生之初是為了解決金融領域問題,隨後區塊鏈技術在旅行交通領域落地發展。區塊鏈技術作為可以存儲生物信息等個人數據的可信網絡,可以幫助旅客創造更加安全、快捷的出行體驗。越來越多的航空公司正在探索區塊鏈技術的應用。

  應用案例:

  2018年5月,英國航空母公司IAG在登機環節測試VChain區塊鏈驗證系統。VChain驗證系統利用區塊鏈技術中智能合約的設定及不可篡改的分布式數據庫,實現在無需與任何第三方分享信息的情況下,驗證旅客身份證件的有效性和信用情況,同時能夠保證辦理登記手續過程信息的安全。如果測試成功,該驗證系統將幫助航空公司和政府機構,依據龐大的區塊鏈數據庫進行旅客身份認證,機場長時間排隊安檢將成為過去,登機手續將更為簡化。

  國泰航空也推出了首個區塊鏈技術應用,通過一個單一分布式賬本向客戶發放航空裏程,這個單一分布式賬本將能夠讓客戶、國泰航空及其合作夥伴對會員獎勵進行實時管理。國泰推出的區塊鏈項目將首先用于技術夥伴Accenture(埃森哲)開發的一個新的移動端APP和平臺。國泰的營銷活動結合了在香港的一場餐飲促銷,在國泰獎勵項目“亞洲萬裏通”的會員獲得航空裏程獎勵之後,能夠在一天之內看到獎勵打到他們的賬戶中。國泰稱該區塊鏈平臺將能夠把數據實現程序自動化,通過數據集共享,讓國泰與餐飲合作夥伴之間的交易記錄實現透明化。

  物聯網技術

  物聯網無疑是當下一個令人興奮的科技熱詞,是一種新興的技術。SITA數據顯示,到2019年,68%的航空公司將實施物聯網項目。對于航空公司來說,可以利用物聯網提升運營效率,可以用物聯網技術協助值機流程,或是幫助跟蹤行李與貨物包裹。物聯網還可以改善空乘人員與旅客的溝通,實現對客戶與員工的個性化。

  應用案例:

  美國捷藍航空使用物聯網為其“自動登記”功能來自動化行程。預訂機票後,乘客在起飛前24小時內自動獲得機票和座位信息,無需登錄應用程序或網站,同時系統將根據乘客的個人偏好數據自動選擇座位,然後向他們發送登機牌信息。

  英國伯明翰機場實施了一套解決方案來評估和預測等待時間。該系統通過部署使用混合藍牙和Wi-Fi連接的傳感器來檢測移動設備,如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一旦檢測到,就會向這些設備發送諸如旅行時間、等待時間和乘客移動模式等信息。通過在乘客移動設備屏幕上分享諸如實際等待時間預期等信息來減少乘客的焦慮感,讓乘客感覺更放松,並幫助他們更好規劃旅程。

  雲計算

  目前,雲計算已經成為各大公司IT投入的重頭。Gartner報告顯示,2016年全球公有雲市場達到1225億美元,預計2020年將達到1950億美元的市場規模,年複合增長率達19%。

  應用案例:

  作為全國最大的機場,首都機場平均每分鍾就有兩架飛機降落,每天的航班流量1700架次,對應的停機位是300個左右。調度員需熟記飛機機型、停機位大小、停機位位置、跑道位置等指標,每天花費2-3小時來安排停機位,如果遇到惡劣天氣等突發情況,還要重新排班。首都機場引入基于雲計算操作系統的ET航空大腦,針對飛機機型、起落時間,機場停機位、跑道、滑道位置,擺渡車容量、數量等十多個維度,通過建立巧妙的數學模型,以特殊設計的智能算法,可以在50秒內刷新首都機場1700架次航班的停機位安排,充分利用停機坪空間,最大限度提升飛機的中轉效率,降低因停機位不合理安排造成的延誤率。不僅為機場調度員分擔了工作壓力,同時也提高了機場周轉效率。

  結語

  新技術的不斷發展,從根本上改變了民航的業務內涵、操作流程、管理模式、運行效率,也為航空業提供了業務重塑的絕佳機會。航空業擁抱創新、變革旅行體驗的時候到了!


        新聞來源:民航資源網




IMCA
MIA微信服務號
IMCA
MIA微信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