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機票的演變史

2018年06月11日


如今,如果你想環遊世界,只需要點開手機裏的一個APP,短短7秒鍾,就能預訂一張機票。放在40年前,這根本無法想象。

機票購買越發便捷

上世紀80年代以前,乘坐飛機出行是一種身份的象征。只有因公出差且為縣團級及以上的幹部,才有資格乘坐飛機。當時,必須憑縣團級以上機關的介紹信才能買機票。從開具介紹信到窗口排隊買機票,幾乎要耗費整整一周時間。一張機票價格大約為64元,相當于當時一名城鎮居民全年的收入。

時光流轉,中國已經進入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2018年的中國,買一張機票已成為日常消費,網上預訂僅僅需要7秒鍾。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最新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7.53億人,較2016年底增加5734萬人。人們早已熟悉了在APP上快速比價、預訂機票。

有效信息推送十分迅速

但是,在一張在線預訂的機票背後到底是什麽在支撐?又有多少人在為其服務?對此,筆者在調研後發現,這背後包含了搜索、預訂、下單、支付、出票、退改簽、航變、包裝、客服等9個環節,共需配備21名專業人員。

走進攜程,偌大的顯示屏不停閃爍。全球機票預訂的每一個瞬間,都在大屏幕上呈現出來。在這裏,能看到一張機票背後的全部秘密。很少有人會想到,當你輕點手機屏幕的時候,在全球上萬座城市中,有多少人正好和你在做一模一樣的動作?

“每秒鍾大概有475人通過攜程APP同時搜索,我們構建了100多個系統,配備了幾百臺服務器,來保證用戶快速地看到最准確的報價。”王曉是攜程一名負責搜索環節的IT工程師。

事實上,搜索並非易事。王曉和小夥伴們的工作除了讓消費者迅速點對點搜索到機票報價外,也負責幫助用戶搜索出他們並不知曉的地方。“像馬達加斯加的塔那那利佛、美國的克拉馬斯福爾斯,消費者壓根就不知道這些城市的存在,更不會選擇去這些地方。”與王曉在同一個項目組的田兵這樣表示。針對這種情況,田兵的工作就是提供模糊搜索的功能,消費者可以選擇度假遊、親子遊、海島遊等任何一個主題,系統會根據該主題推薦相對應的航線。

搜索、比價、出票,在這短短7秒鍾,在消費者們輸入了城市後,工程師們給出答案的時間是0.4秒鍾。常治是一名“90後”,他告訴記者:“這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假設每座城市為一個點,每兩點構成一個城市對,不同城市對在全世界就會組成一個龐大、複雜的交通網絡,而消費者每發起一次搜索,我們的搜索引擎會在多少當次的運價中,幫他們選取、組合、計算呢?”答案是上億次。

短短一瞬間,工程師們就在上億報價中,給出答案。常治覺得這道數學題“太酷了”。

時間成本得以大量降低

事實上,機票後臺通過APP確認搜索、報價排序、報價整合、篩選、價格計算、政策信息、航班信息、運價信息等8個大系統同時計算,才能保證僅需0.4秒鍾就給出答案。更令人訝異的是:一張機票簽出後,如果需要改簽,消費者在APP上最快只需要3秒鍾就完成了。

李立平所在的團隊,負責機票退改簽工作。“以前,我們發現即便是航空公司退票也需要2天~3天。”李立平透露,“我們就針對用戶的訂單量、航線熵、購票方差、打印行程單比例等10余個維度,繪出用戶畫像,攜程替消費者先行墊付退票費給航空公司,加快退款速度。”李立平記得,父親年輕時買機票曾經搬過一個小板凳等了一夜。

時代在變。根據中國民航大學2016年《全球主要在線旅遊企業社會貢獻評價研究與應用研究報告》,假設中國旅客通過在線旅遊預訂,保守計算,平均每人每次可縮短1小時的搜索時間。僅此一項,OTA(在線旅遊服務商)們就為中國遊客降低了大量的時間成本。 (《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蘇飛)

     新聞來源:中國民航報




IMCA
MIA微信服務號
IMCA
MIA微信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