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機場設計新風向,你get到了嗎?

2016年08月25日

機場建設工程往往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的重點工程。由於機場建設科學性、專業性較強,到底怎樣讓大型機場建設規劃與城市的整體規劃建設有效融合,如何實現智能化設計,完善航站樓功能流程,滿足旅客和用戶的需求,都是需要機場設計建設者在前期充分考慮到的問題。近日,在前不久的由中國民用機場協會、中國機場建設網共同舉辦組織的2016年中國民用機場建設年度峰會(成都)上,記者了解了一些專家對於民航機場規劃、設計和建設的新理念。

設計理念每5年更新一次——"港產城"三位一體規劃成流行

"以往,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縱向、條塊的管理,使機場成為單純的運輸單元與城市和周邊經濟體的溝通僅僅是一條公路而已。隨著區域經濟的活躍和現代航空港理論的普及和運用,我國的機場規劃也開始了從單一航站區向交通樞紐過渡、從交通綜合體向'港、產、城'一體化的航空大都市過渡的漸變過程"。中國民航大學綜合運輸研究所所長歐陽傑總結說,每5年左右,大型樞紐機場規劃設計理念就進行一次更新:1999年按照"國際大型機場"理念規劃建設了上海浦東機場;2004年按"中樞機場"理念規劃建設了廣州白雲機場;2010年按"綜合交通樞紐"理念規劃建設了上海虹橋機場;2012年按"綠色機場"理念規劃建設了昆明長水機場;按"港、產、城"三位一體理念規劃建設的北京新機場將於2019年建成。

"十三五"期間,民航在國家發展戰略中的地位將不斷提升,新建或改擴建的機場在國家整體發展戰略中將成為重要的推動力,同時在國家級新區發展戰略中也起著重要的引擎作用。歐陽傑表示,從"一帶一路"到空中"絲綢之路",從京津冀一體化到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從上海自貿區到粵津閩三地自由貿易試驗區,都離不開機場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同時,機場地區已成為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和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進程中的試點,如鄭州航空港經濟發展先行區、西安國家航空城實驗區;機場地區"港、產、城"一體化綜合開發模式已日漸成熟,單一的航空交通中心轉變為城郊型綜合交通樞紐(空港)、單一的航空運輸產業轉向以航空運輸業為依托、融合多種關聯產業的經濟中心(臨空產業),空港正由"城市的機場"演變為"機場的城市"(航空城),如首都機場順義航空城。

設計趨勢多樣化——構型多樣、功能集約高效、注重綜合交通接駁

如今,在機場建設領域引進了許多新思維、新理論,對機場航站樓設計的影響是顯著的和空前的。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李樹棟通過對北京首都機場3號航站樓、北京新機場的研究,認為目前在航站樓建築設計上,存在多個特點。其中之一便是航站樓設計更趨向綜合複雜,功能設計集約高效。比如北京新機場采用多指廊設計,垂直布局,功能更集約高效,旅客服務功能強大,減少了旅客步行距離。此外,航站樓采用國內進出港混流,注重機場的商業功能,提高非航收入。

"注重機場陸側綜合交通和接駁也是航站樓設計發展趨勢之一。"李樹棟表示,機場距離城市距離較遠,陸側交通的效率自然受到重視。目前,機場陸側交通向複合化發展,從常規的道路交通向道路、軌道綜合交通發展,同時注重各類交通形式和航站樓的接駁設計,提供無縫銜接。比如,北京新機場就提供了2組大鐵、3條地路的格局,接入高鐵、城際鐵路、機場快線、地鐵等方式。同時,在航站樓輪廓範圍內貫穿地下車站,實現軌道交通和航站樓的零換乘。

李樹棟表示,在航站樓構型上,發展趨於多樣化、豐富化。"航站樓構型是決定空陸側設計的關鍵因素。在傳統的前列式、指廊式的構型基礎上,航站樓構型呈現多樣化和豐富化發展趨勢。為什麼會這樣,影響因素有很多,比如集約利用土地、空側運行效率、機位布置、航站樓流程、陸側交通體系和旅客步行距離等都要考慮在內。"

據了解,北京機場3號航站樓采用線性布局,非常好地適應了較小的跑道(1525米)寬度的條件;海口機場2號航站樓呈"X"型布局,主樓指廊分區明確,一條商業的主軸線,貫通聯系4條指廊,結合2個室外的庭院,旅客流向清晰; 北京新機場指廊與主樓呈60度放射的關系,5條候機指廊,旅客一次方向選擇,這樣安檢後旅客步行距離僅600米。大連新機場航站樓采用創新的兩次放射的構型,形成主樓-二級中心-指廊的組合關系,這樣向心性強,高效集約。

設計方向目標一致——全方位建設智慧機場

在計算機技術和互聯網技術日益成熟的基礎上,近年來國內大多數機場都引入了智慧機場的概念和設計思路。民航第二研究所副所長金爾文表示,按照信息技術演變,民航機場發展劃分為3個階段,即電子機場、數字機場、智慧機場。目前國內大多數機場處於多階段並存的格局,並沒有實現真正的智慧機場。

在金爾文看來,智慧機場包括四個方面內容,即態勢感知、優化處理、智能交互、智慧決策。態勢感知就是能夠對航班、旅客、貨物、行李實時全方位感知;優化處理指的是對機場資源分配優化處理,提升機場整體運行效率;智能交互指的是範圍逐步擴大的實時、高效信息交互;智慧決策指的是通過對大數據的分析挖掘支撐智慧決策。目前,在智慧機場構成方面,金爾文表示二所在機場安防與控制、航班運行與控制、機場旅客行李自動處理、機場場面監視與控制等各方面都有相應的智能系統配合。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建設指揮部規劃設計部總經理伍丁認為,盡管國內每個機場對於智慧機場理解不同,設計的內容、涵蓋的範圍、關聯的領域、服務的群體不盡相同,但都基本都是基於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應用的構架,目的就是安全、便捷、人性化,提高管理水平,打造良好的服務氛圍,為旅客提供高質量的服務。

伍丁表示,成都天府新機場目標是打造智慧、綠色、人文機場,比如為了縮短旅客步行距離,他們將行李處理業務盡量分散到指廊進行處理,行李系統采用"中央預分揀環路+指廊分散式"的離港行李處理模式。"這個行李處理系統非常智慧,配備了高速智能小車、全自動貨架式早到行李存儲系統、OCR視頻識別技術和自助行李托運系統。此外,成都天府機場還是國內第一個規劃PRT系統的機場,PRT是一種無人駕駛、在專用封閉網絡上行駛的個性化交通工具。PRT可以靈活地穿梭於遠距離停車場和航站樓之間,為旅客提供真正的無縫換乘服務"。

成都天府新機場還全面應用網絡化,實現弱電智能化、WIFI全覆蓋、旅客手機與航站樓信息互通共享。針對飛行區,也實現了飛行區數字化施工,全場廣角監控、不留死角,可以做到真正的"第三只眼"。"我們的智能跑道感知系統還可以實時采集跑道的飛機荷載、道面結構、道面環境狀態、道面摩阻系數、平整度、飛機起降輪跡偏移等數據,從而為飛行區場道設施安全評價、預測、預警、保障提供支撐。"伍丁說。(中國民航網、《中國民航報》 記者曾曉新 通訊員田宇)

新聞來源:中國民航網

 




IMCA
MIA微信服務號
IMCA
MIA微信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