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忽視飛行用餐"軟"環境

2015年06月08日

在萬米高空中享受免費的美食,原本應該是很棒的體驗。然而,在航班上,我們經常看到空乘推著小推車,快速地分發餐盒。旅客一杯飲料還沒下肚,已經有空乘來問要不要添加飲料。餐食還沒有吃完,空乘便再次出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開始收取餐盒。在客艙中用餐更像是旅客配合空乘完成的一項緊急任務,快速吞咽以求填飽肚子,這樣的用餐體驗怎麼可能好?

儘管航空公司一直努力提高飛機餐食的品質,以提升旅客的用餐體驗,但是忽視了與用餐體驗密切相關的"軟"環境。試想,面對同樣一份甜點,你是願意在光線柔和、樂曲悠揚、浪漫和靜謐的咖啡廳裏細品,還是願意在喧鬧嘈雜、氣氛緊張的食堂裏,且在規定時間之內把它匆忙吃掉?早在5年前,德國漢莎航空就進行過一項調查。調查顯示,機上用餐旅客對甜和鹹的感知度會下降,對酸和苦則沒有太大變化,當時認為是氣壓變化造成的。康奈爾大學的一項研究充實了這一觀點,即機艙雜訊(80分貝~85分貝)和緊張的氣氛會使食物吃起來"不那麼美味"。雜訊使人對甜味的感知度下降,比如米飯不再香甜可口,小點心也容易食之無味。

由此看來,拯救旅客的味覺,絕對是一項系統工程。讓旅客有一個良好的用餐體驗,提高餐食品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還可以改善用餐的"軟"環境。例如,在提供餐食服務的同時,播放一些優美舒緩的音樂;可以在餐盒設計上做文章,採用合適的色彩或者可愛的設計增強食欲。此外,送餐畢竟不是打仗。在機上服務時間寬裕的情況下,空乘的語氣和遞送動作可以更柔和一些,並更加科學地掌握再次添加飲料的時間以及收取餐盒的時間,使旅客能在寬鬆平靜的氛圍中進餐,吃得更加從容,更加愉悅。

筆者注意到,目前動車的餐車上已經設置了吧臺和開放式廚房,乘客能夠自行走動。相比之下,由於航空用餐只能在原位進行,對就餐環境的改善空間十分有限,各航空公司還要多在創造良好的"軟"環境、營造更好的用餐氛圍上下功夫。(馮帆)

新聞來源:中國民航報




IMCA
MIA微信服務號
IMCA
MIA微信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