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公務航空進入"剛需"時代

2015年05月11日

在前不久落幕的2015亞洲公務航空大會及展覽會(ABACE2015)上,中國公務航空市場出現了轉型的苗頭。在過去10多年中國公務機市場的快速發展階段,大多數公務機用戶對公務機的態度都是"別人有、發達國家有,所以我也要有";而現在,中國用戶逐步開始真正關注公務航空私密、靈活的優勢,關注對企業經營效率的幫助,從關心"怎麼買飛機"變為關心"怎麼用飛機"。

"最初,中國公務機消費往往是炫耀消費,歐美的公務機配置什麼,就跟著配置什麼。現在,中國公務機用戶開始提出適合自己的要求。"中國公務航空集團董事局主席廖學鋒提出了這樣的觀點。許多公務機公司也跟隨市場變化,面向國內公務航空用戶提供費用更省、週期更短、滿足用戶特定需求的專業公務機內部設計服務。

中國發展公務航空的前提,就是公務航空用戶要有剛性需求。只有剛性需求才能夠保證市場健康穩定發展,炫耀式消費是公務航空市場的"泡沫"。中國公務航空持續健康發展的動力,應該是有利於全社會經濟成長的"剛需",而非少數人的炫耀。事實上,中國公務航空確實存在剛性需求。美國擁有20000多架公務機,而中國僅有400多架公務機。儘管中國的經濟實力和美國還存在一定差距,但是對於與美國國土面積相近的中國來說,400多架公務機是遠遠不夠的。

中國公務航空的剛性需求,導致中國用戶"口味"的改變。過去,中國公務航空用戶多青睞選擇全新、大型公務機。而進入"剛需"時代後,將有更多的用戶把目光投向二手公務機和中小型公務機。

那麼,中國公務航空的保障能力能否滿足用戶的剛性需求呢?在上海虹橋機場的上海霍克太平洋公務航空中心,公務機庫使用率已達八成。2015年第一季度,上海的公務機起降架次繼續保持6%以上的增長。為適應中國公務航空從"購機拉動"到"使用拉動"的轉變,該中心已經開始擴容,上海浦東機場也在研究建設公務機專屬保障設施的可能性。與此同時,民航局和民航華東管理局相關人士也將進一步簡政放權,在政策法規層面積極支持公務航空的發展。

公務航空"剛需"時代到來,還需要注意一個問題:普通大眾能否認同公務航空對經濟發展的積極價值?美國三大汽車廠商負責人在金融危機時,曾搭公務機前往政府部門,請求財政援手。這一行為曾被美國不少公眾認為是"一邊奢侈消費,一邊還要財政補貼"。公務航空市場發展成熟的國家尚且如此,起步不久的中國公務航空就更需正面引導社會大眾對公務航空的看法。(《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錢擘)

新聞來源:中國民航報




IMCA
MIA微信服務號
IMCA
MIA微信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