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航安全是機場工作重中之重
2025年11月03日
十月二十日凌晨,香港國際機場發生貨機降落後滑出海面、撞及地勤車一同墮海的事件。事件造成地勤車上兩人喪生,四名機組人員則獲救送院。香港運輸及物流局對事件表示難過,香港民航處表示高度關注事故並與航空公司跟進,且通報民航意外調查機構,全力配合調查事故成因。
涉事貨機從阿聯酋杜拜抵港,凌晨三時許降落後滑出機場北跑道,部份機身落入海中,兩名地面工作人員亦受影響墮海,當局展開海空搜索,至清晨救起 二人,其後證實不治。這起事故引起了大灣區民航界的關切,大家都想知道,究竟是人為失誤還是環境因素造成的。
香港國際機場曾多次發生航空交通事故。一九九三年十一月四日,香港受颱風艾拉吹襲,三號風球正在懸掛。華航605號航班客機當日由台北飛往香港,機上載有二百七十四名乘客及二十二名機組人員。客機降落時未有減速,反而加速滑行,直至墮海前數百米才開始減速,最終衝出跑道並墜海。幸好事故沒有造成嚴重傷亡,機上二百七十六人全部獲救。
一九九九年八月二十二日正值颱風森姆吹襲,中華航空一艘客機在惡劣天氣下降落時墜毀,機身翻轉起火,空難造成三死逾二百人受傷。當日,華航 CI642 號客機原定由曼谷飛往香港,再轉飛台北。當時香港正受八號風球影響,客機降落時意外墜毀,右機翼著地折斷,機身翻轉並且爆炸。機上有三百名乘客及十五名機組人員,意外造成三人死亡,五十人重傷。該次空難是香港國際機場一九九八年七月啟用以來的首宗致命事故。
國際機場及航空運輸的安全管理概念由國際民航組織倡導,分為安全計劃及安全管理系統。安全計劃指以改善安全為目的的一系列規則,由民航當局實施; 安全管理系統則指包括組織架構、問責形式、措施及程序在內的安全管理手法,由航空企業、維修機構、空中交通服務供應商及機場營運商等機構實施。根據國際民用航空公約(或芝加哥公約)附件十四的要求,由二○○五年十一月開始,所有獲認證的機場必須備有安全管理系統。澳門國際機場的安全管理系統已於二○○五年底實施,特區政府亦草擬及公佈了一系列安全法規,包括第16/2022號行政法規《空運簡化手續及民航保安制度》和第68/2023號行政法規《澳門特別行政區民航保安方案》。
民航班機從澳門國際機場起飛之後,隨即會轉彎。這是什麽原因?其實就是要繞過珠海鬧市區,避免噪音影響珠海市民。另外,飛機在澳門機場降落前也不會在珠海上空飛行。所以,在澳門降落的民航駕駛員除了技術過硬,還需精準掌握澳門國際機場的空域情況及氣象情況。在澳門民航局、機場專營公司等密切配合下,澳門國際機場正式營運近三十年,一直沒有出現重大事故,多次在國際民航組織獲得營運及安全方面的獎項。為確保航空安全,澳門國際機場每年都會舉辦消防、反恐、反劫機等演習。由機場當局與警察局、消防局、海關和航空公司等合作,透過演習密切部門之間的默契,發現不足之處予以優化。
由於全球各地的機場及航空企業逐漸步向企業化和私營化,民航當局的監管角色變得更為重要,故國際民航組織呼籲各地政府、機場實體、航空企業及服務供應商,在以商業利益為前題下,亦必須嚴格執行及遵守安全管理系統的標準。
就在香港發生貨機墜海事件同一天,第四十一屆國際空中交通管制員協會亞太區會議在澳門舉行。來自十九個國家和地區的航空專業代表出席了會議,探討在不同氣象條件下的機場安全運行與技術創新。澳門民航局局長潘華健致辭時提到,全球航空業近年應對極端天氣情況的頻率和強度不斷增加,而澳門持續採用先進導航技術以克服有關挑戰,特別在惡劣天氣條件下,實施包括「要求授權的所需導航性能」(RNP AR程序)等,以減少氣象因素導致飛機繞飛和改道等問題,最大限度降低對乘客的影響,同時減少燃料消耗和碳排放等,從根本上提高航空業安全性、效率和彈性。
據悉,澳門氣象局採取積極措施並與澳門國際機場保持緊密合作,每年亦會與澳門民航業界持份者舉行會議,促進雙方直接溝通和信息交流,讓業界瞭解當前和預測的天氣情況,特別是澳門旅遊旺季常見的熱帶氣旋和風暴潮等。
新聞來源 :民航論壇 作者:鍾山
本文轉載自民航論壇,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