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設低空經濟工作組促產業多元

2025年08月11日

為貫徹落實國家發展低空經濟的戰略部署,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由行政長官批示設立、經濟及科技發展局擔任協調單位的「低空經濟發展工作組」最近舉行了首次會議。會議由經濟及科技發展局局長邱潤華主持,多個政府部門及機構代表參與,共同探討澳門低空經濟的發展策略、應用場景及監管框架。

與鄰近地區相比,澳門的低空經濟可謂「千呼萬喚始出來」,最大的障礙是法律法規對低空經濟的限制。按照二○二一年頒佈的《澳門空中航行規章》,任何人士如要在澳門範圍內進行放飛活動,必須遵守新的無人機操作要求。限制措施包括:無人機放飛活動須在飛行限高內進行、無人機不可在世界遺產「澳門歷史城區」空域範圍內飛行、對無人機操作員設有年齡限制、操作總質量超過七公斤的無人機,須獲授予無人機營運人許可與活動許可的權限操作,確保無人機活動已由第三方保險承保最低的保額、超出《澳門空中航行規章》所指的相關限制須預先取得民航局的無人機活動許可等。

然而,內地低空經濟早已起步,在我國發展呈現良好態勢。截至二○二三年年底,內地實名登記的無人駕駛航空器超過一百二十六萬七千架,比二○二二年增加32.2%,持無人機操控員執照十九萬四千人。二○二三年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累計飛行二千三百一十一萬小時,同比增幅11.8%。我國民用無人機已在農林牧漁和娛樂航拍領域率先實現行業普及,無人機物流配送業務已延伸至城市商圈與社區,電動垂直起降機型的適航審定工作也穩步推進,無人機應用的前景被社會普遍看好。無人駕駛航空器產業發展迅速,其服務範圍已經涵蓋農業、工業、服務業,把經濟社會、生產生活等聯繫在一起。通過資訊化、數碼化管理技術,實現以智慧空中出行為代表的的綜合立體交通和低空融合飛行,成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新引擎。

二○二四年北京「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積極打造低空經濟等新增長引擎」,這是低空經濟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中國民航局提到近年來通用航空改革發展情況、無人機發展情況及民航局開展的相關工作。如今,民用無人機已形成潛力巨大的新產業,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綜合管理平台(UOM)亦已上線運行。民航界人士指出,民用無人機有助促進澳門旅遊業國際化,民航部門應盡快解禁。二○二五年三月,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明確提出「推動商業航太、低空經濟等新興產業安全健康發展」。這已是低空經濟連續第二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標誌著這一新興產業正式躋身國家戰略新增長引擎序列。

在政策密集催谷下,中國低空經濟呈現爆發式增長。二○二三年,我國低空經濟市場規模突破五千億元;二○二四年達到六千七百億元;到二○二五年,這一數字預計將超過八千九百九十一億元。二○三○年有望突破二萬億元大關!工信部等四部門聯合印發《通用航空裝備創新應用實施方案(2024-2030年)》,明確提出「到二○三○年,通用航空裝備全面融入人民生產生活各領域,成為低空經濟增長的強大推動力,形成萬億級市場規模」。地方政府聞風而動,內地三十一個省級行政區中已有二十二個發佈專項《行動方案》,量化目標明確:廣東省預計在二○二六年實現三千億元產業規模,規劃一千三百個起降場;北京、上海同樣瞄準千億級產業規模。

由於內地低空經濟發展一日千里,澳門必須迎頭趕上!民航界及經濟界人士指出,澳門須盡快修改法律法規,放寬民用無人機的限制。中國民航局空管辦負責人指出,部分省市仍未規劃和建設飛行服務站。民航局下一步將繼續配合地方政府加快推進服務站建設,組織各地區管理局開展服務站符合性檢查和互聯互通工作,納入民航空管運行體系。民航局指出,無論有人機還是無人機,要融入到國家空域系統安全高效運行,就必須不斷完善低空飛行服務保障體系,提升低空航行服務保障能力。

澳門行政長官岑浩輝批示設立的「低空經濟發展工作組」,並非由民航局主導,而是指定由經濟及科技發展局擔任協調單位,參與會議的人員還包括政策研究和區域發展局、個人資料保護局、民航局、海關、治安警察局、法務局、交通事務局、公共建設局、旅遊局、澳門金融管理局、科學技術發展基金、澳門保安部隊事務局等代表。這顯示特區政府把低空經濟放在一個較高的位階;民航局轉為技術性的輔助角色。與會部門圍繞推動低空經濟發展進行探討及提出建議,並就優化審批流程、開發多元應用場景、規劃航道、強化安全監管及保障私隱等方面展開深入討論。經濟及科技發展局將整合各部門意見,與相關部門共同研擬符合澳門實際情況的低空經濟管理法律法規,為業界善用空域資源及推進商業部署提供更完善的支持。

 

新聞來源 :民航論壇       作者:鍾山

本文轉載自民航論壇,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IMCA
MIA微信服務號
IMCA
MIA微信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