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技術優化民航旅客行李服務

2025年04月28日

人工智能(AI)技術的應用,讓人們對數據的瞭解更加全面。人類負責把資訊傳達給機器,機器可以通過學習,逐漸代替人類來執行航空系統的日常操作。讓機器來做運營,而人類負責規劃管理,這也是未來的一個趨勢。

自助服務,是未來機場自助服務的一項願景。現在的機場越建越大、越來越漂亮,但是智慧化程度卻有所欠缺。機場希望能提高效率,而乘客希望能提升出行體驗、簡化值機流程。所以,未來的方向是:盡可能將整個旅客值機過程中人的干擾減到最低。

行李方面:乘客希望能知道自己行李的動態,準確看到某個時間點行李在什麼位置。

安檢方面:目前來說,大部分機場都要求所有旅客把某些物品從行李中拿出來,但未來這樣的要求可能會減少。比如阿姆斯特丹機場引入一種安檢機,乘客過安檢時不需要再把液體從行李中拿出來。低功率鐳射分子掃瞄技術可在距離旅客五十米甚至更遠的地方對其進行全身掃瞄,部分被信任的旅客即可免去一些常規流程。

APP也將成為自助服務的趨勢。對旅客、航空公司和機場來說,增加APP的黏性非常重要。而對機場和航司來說,怎麼樣能夠在最好的、最快的、最準確的數據提供上做文章,是增加APP黏性的法寶。

旅客能夠自助走完每一個數據的數位儀錶板(Digital dashboard),不僅是未來機場的一個發展方向,也是航司希望能夠提升旅客體驗的一個方向。專家還談到二○四○年的願景:旅客走進機場,可穿戴設備將所有資訊整合在一起,旅客無需到櫃檯或機器辦理手續、無需接受安檢,可以直接走去登機。到達目的地之後,行李已經被機器人放到無人駕駛的汽車上,之後這個汽車可以將旅客帶回家或酒店。總之,在未來機場的趨勢裡,旅客從開始訂票,到機場,一直到登機,下飛機,在每一個點上都能夠實現無縫自助的跟蹤,包括行李跟蹤、航班準點跟蹤,整個流程裡也都能夠實現自我控制。然而,自助化程度提高之後,旅客停留在機場的時間可能會顯著縮短,非航收入可能會因此有所下降。這就需要各個機場未雨綢繆,設法吸引旅客消費。

人們還注意到:IATA(國際民航組織)的 753號決議,為未來行李運輸奠定了基礎。該決議旨在通過在全行業實施對旅客行李的單件追蹤,有效降低整個行業的行李錯運率。它要求成員航空公司能夠在旅客行李運輸的四個關鍵節點(行李交運、裝機、中轉、到達)追蹤行李,同時,要將追蹤到的旅客行李資訊,在聯運航空公司之間進行資訊共用以及資料交換。

據介紹,IATA(國際民航組織)相關標準及決議、合規認證、意識及培訓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並為各方提供協助。根據一個全球問卷調查顯示,IATA成員航空公司78%已經制定753決議的實施方案。在實施旅客行李追蹤的時候,考慮的重點因素主要有:成本效益原則;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基於特定的機場的運營規模以及系統的情況來進行分析並制定實施方案,具體到航空公司真正落地實施的時候是從兩個大的方面考慮:首先在樞紐機場在落地實施的時候需要查缺補漏,同時還要跟聯運航空公司做好溝通,就以何種方式、什麼時間交互行李追蹤資訊要達成一致。

對於整個行業來說,實施旅客行李追蹤能夠幫助減少錯運成本、適應未來行李增長的態勢、減少行李欺詐以及減少航班延誤,還能獲得極具價值的行李資料。業界人士表示,753決議本身非常簡單,但是落地和實施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需要整個系統通力合作。但753決議本身不做任何的技術限定,具體採用哪一種技術手段由航空公司根據自身情況自行決定。

業界人士還指出,中國民航局早已將旅客行李追蹤列入到工作重點,推廣使用RFID行李全程跟蹤系統,從而提升行李運輸的服務水平。所以,旅客的行李追蹤已經不再是做或者不做的問題,而是如何做、怎麼樣才能夠快點做。753決議給整個行業的行李運輸打開了一扇大門,致力於實現旅客與行李完全分離及行李自由。

 

新聞來源 :民航論壇       作者:鍾山

本文轉載自民航論壇,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IMCA
MIA微信服務號
IMCA
MIA微信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