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大灣區機場發展澳門旅遊業

2024年04月01日

經濟財政司司長李偉農最近接受立法議員提問時表示,政府今年將繼續全力以赴,多措並舉擴客源,在去年旅遊業良好復甦的態勢下,促使提質提量發展。三月六日起,內地新增西安及青島兩市為港澳個人遊城市,旅遊局已多渠道多形式推介遊澳攻略,並聯同旅遊業界不斷優化本澳旅遊資源和接待能力,全力用好中央的惠澳舉措。同時推出「澳琴同遊激勵計劃」,並致力推動澳門與鄰近城市的聯程旅遊模式,持續透過粵港澳合作機制,利用大灣區內各機場樞紐優勢,吸引更多旅客以「一程多站」旅遊模式訪澳。

去年一月起,疫後的珠三角旅遊業和民航業全面復甦,粵港澳大灣區各個機場已打破地域疆界,成為「大灣區一盤棋」。這點也不難明白:過去廣州、深圳、香港、澳門和珠海五大機場各自為政,既有合作也有競爭;如今港珠澳大橋貫通珠江口東岸和西岸,高速公路四通八達,大灣區各個城市人員往來十分方便。香港機場可為澳門、珠海所用,外地旅客由澳門機場到香港機場,一個小時內就到達了。澳門與台灣之間航班較多,機票價格相對便宜,台灣旅客經澳門前往珠三角的人數已逐漸接近疫情前水平;港澳居民和珠三角旅客使用澳門機場到台灣的數字也在增加。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對粵港澳大灣區的旅遊業進行佈局,提出依託大灣區特色優勢,構建文化歷史、休閒度假、「一程多站」等旅遊板塊。大灣區內地城市各有特色,民航及旅遊業界反映,南下旅行首選是香港及澳門。香港與澳門各有不同的城市特色:澳門是世界旅遊休閒中心,香港是購物天堂,購買名牌貨品免稅,有其他內地城市沒有的新款式。去年來,內地多個省市的「一程多站」旅行團生意紅火,一次旅程玩足兩個國家級特別行政區和多個城市,每個城市都有自身的獨特之處,可滿足不同的旅客訴求。「綱要」提出,推進大灣區旅遊發展,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旅遊目的地;優化珠三角地區「一百四十四小時過境免簽」政策,便利外國人在大灣區旅遊觀光,建設多元旅遊平台。

機場可帶來大量的高端客源,這正是澳門旅遊休閒產業所需要的。為了吸引更多國際旅客,澳門有關部門可謂不遺餘力。民航局透露,澳門國際機場專營公司去年九月已重啟機場與外港碼頭、仔客運碼頭的海空聯運,增設港珠澳大橋口岸的港澳方向值機中心,今年二月恢復機場與內港客運碼頭的海空聯運,亦有意研究在橫琴口岸增設機場值機中心。旅遊局長文綺華也提到,今年計劃通過澳門航空、往來澳門的航空公司、甚至經香港機場來澳的旅客提供二十五萬份禮品。今年已部署一系列海外推廣的路展,如東京、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韓國、印尼等地,冀七月初前完成。

科技水平的快速進步,成為大灣區城市一體化的重要基礎。疫後復常後,大灣區跨市旅行完全能做到人臉識別、無感通關。解決了跨境通關難題,過關時間大大縮短,澳門和周邊城市的特色旅遊更容易融為一體。民航客機進入任何一個大灣區城市,四十至九十分鐘內,旅客就能迅速轉往另一個城市。這有利於大灣區旅遊的綜合開發,家庭度假、獎勵旅行、大健康旅遊和遊艇旅遊等高端產業快速增長,帶來很高附加值的經濟效益。

另一項有利因素是大灣區真積極打造低空經濟,不久後可望成為推動大灣區發展的新動能。今年春節前後,深圳已出現在起降平台垂直起飛的航空器,上升到一百米高度轉為固定翼飛行,二十分鐘後在珠海九洲港著陸,成功完成飛行。這種「空中的士」是新一代的低空飛行航空器,無需傳統機場和跑道,可像直升機一樣垂直起飛,在空中轉換成固定翼飛行模式,如傳統大飛機一樣高速巡航。

民航界和旅遊業人士對此寄予殷切期望,指低空飛行器民用化將為大灣區帶來更加舒適、高效、價格親民的低空出行方式,以及巨大的低空經濟發展效應。

在民航空管層面,中南民航空管局較早前曾與廣州、深圳、珠海機場運管委會商,協調部分航班實施協同改航,克服惡劣天氣的影響。這標誌著「珠三角運行協調管理委員會」正式運行,實現從「單機場運行」向「多機場協同運行」,為珠三角航班運行開創「共建、共用、共贏」的新局面,也為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注入民航元素。粵港澳大灣區集聚香港、廣州、深圳、珠海、澳門五大機場,航空客、貨運輸需求旺盛;而灣區機場群空域資源緊張,加上惡劣天氣對航班正常影響明顯。為最大限度地整合運行資源,加強機場、空管、航空公司三方的密切協作,共同提升機場群航班運行效率,區域級「運行協調管理委員會」應運而生。並逐步推廣至港澳機場,構建「粵港澳大灣區運管委協同運行共用平台」,提升灣區機場群運行資源的有效利用與整體航班運行保障能力。

 

新聞來源 :民航論壇       作者:鍾山

本文轉載自民航論壇,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IMCA
MIA微信服務號
IMCA
MIA微信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