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關注粵港澳大灣區民航設施

2023年03月20日

為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民航總局印發的《民航局關於支持粵港澳大灣區民航協同發展的實施意見》中,明確了兩個階段的發展目標。第一階段是築基成長期。到二○二五年基本建成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大灣區民航整體規模、綜合競爭力和創新能力持續保持國際領先;第二階段是全面提升期,到二○三五年全面建成安全、協同、綠色、智慧、人文的世界級機場群。

三月初在北京舉行的十四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上,澳區全國人大代表何敬麟提交了「關於加快推進粵港澳大灣區高水準對外開放的建議」,其中包括粵港澳機場合作設置異地共用城市候機室。

何敬麟指出,「二十大」報告提出支持香港、澳門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破解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發揮香港、澳門優勢和特點,鞏固提升香港、澳門在國際金融、貿易、航運航空、創新科技、文化旅遊等領域的地位,深化香港、澳門同各國各地區更加開放、更加密切的交往合作。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支持香港、澳門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更好發揮作用。為加快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九市與特區融合發展與高水準對外開放,他建議粵港澳機場合作設置異地共用城市候機室。

《廣東省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十四五」發展規劃》提出,要加快推進民用運輸機場和通用機場建設,全面提升機場綜合服務保障能力。在「十三五」時期「5+4」骨幹機場佈局的基礎上,規劃進一步提出完善「3+4+8」運輸機場佈局。「3」即廣州白雲機場-珠三角樞紐(廣州新)機場、深圳寶安機場等三個國際航空樞紐機場,「4」即珠海金灣機場、揭陽潮汕機場、湛江吳川機場、惠州平潭機場等4個地區性樞紐機場,「8」即梅州梅縣、韶關、陽江、雲浮、肇慶懷集、清遠連州、河源、汕尾等八個支線機場。此外,再加上香港國際機場和澳門國際機場,粵港澳將成為全球最密集機場群的地區之一。為攜手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機場群,並避免重複設置、資源浪費,建議粵港澳機場群合作在區內各市設置異地共用城市候機室,提供直達至區內任一機場的海、陸綜合交通運輸、辦理登機手續和行李直掛等一站式便捷服務。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鄧健榮認為,目前大灣區內的各大機場和基地航司的個體發展都很快很強,但競爭明顯,協同不足。大灣區航空業如何作為一個整體市場,順利實現二○三五年的目標,各大機場和基地航司之間的協同就顯得尤為重要。

他提議成立大灣區航空業委員會,由中央統籌,特區政府、省市政府、機場運營方、主要基地航空公司及產學界專家參與。通過委員會的平台,可高效協調解決各種現實問題。對於在現有運行機制下無法解決的重大問題,可以通過委員會將真實情況快速上報中央,由國家層面協調解決。委員會可以制定策略計劃,協助大灣區航空業政策的創新。

建議重點關注三個方面:一是堅持功能互補,推進差異化發展。根據《實施意見》,將構建以香港、廣州、深圳國際航空樞紐多核驅動,澳門、珠海等機場多點聯動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委員會可以根據《實施意見》中的定位,推進幾大機場之間的功能互補和差異化發展,通過協同合作實現統籌、協商、明確、落實的作用,確保資源聚焦,整體向好。

二是優化資源要素分配,促進合作共贏。委員會可以根據每個城市和機場的不同優勢和特點定位,優化航空資源要素的分配,包括航線網絡的布局。委員會還可以提供建議,優化大灣區內的空域和空管協作。創新區內主要基地航司的合作模式,做到平衡互補,提升大灣區機場群的整體競爭力。

三是便利人員流動,做大做強航空業市場。着力發揮市場主導作用,推動大灣區航空業的健康有序發展。做大做強航空業市場的關鍵是加速大灣區內人員的快速自由流動,使大灣區本地居民和國際旅客更加便利地選擇適合自己的機場和航班。委員會可根據實際情況提供建議,善用交通基建資源,促進更多政策、科技創新,比如通過人臉識別等科技助力加快通關流程等。

 

新聞來源 :民航論壇       作者:鍾山

本文轉載自民航論壇,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IMCA
MIA微信服務號
IMCA
MIA微信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