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與香港入境限制逐步放寬

2022年09月05日

九月份起,港澳兩地相繼放寬入境限制措施:由九月一日零時起,葡萄牙等四十一個國家的護照持有人,無需再獲得衛生當局的事先批准而由香港、台灣或中國以外的國家和地區進入澳門。至於香港方面,九月三日起從內地及澳門經機場抵港的人士無需再進行「檢測待行」,改為劃一採取經機場和陸路口岸抵港時的檢測安排;所有從內地及澳門抵港的人士,則改為於抵港後第二天進行強制核酸檢測。

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香港,放寬入境限制比澳門還要急。八月十二日起,從外國及台灣赴香港的醫學隔離觀察期安排獲放寬,旅客由之前需在酒店隔離觀察至少七天,變為「3+4」檢疫,即三晚酒店隔離及四晚居家醫學監察,最快入境第四日可回家。香港長時間受困於疫情,如今放寬入境檢疫限制日期,旅遊業和民航業人士均表示歡迎。值得注意的是,香港社會上還醞釀著「0+7」方案,即入境後不必進酒店隔離,只需居家醫學觀察。港府醫務衛生局局長盧寵茂被問到檢疫期會否改為「0+7」時,表示要視乎數據和疫情發展,強調需循序漸進。

「3+4」方案下,黃碼人士不能進入食肆等場所,但可照常上班、上學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但有部分展覽場地屬於疫苗通行證查核場所,黃碼人士未能入場。香港工業界人士指出,「3+4」試行一兩個月後,當局會檢視放寬安排的效果,若屆時疫情、醫院穩定,期望入境者可毋須酒店檢疫,鬆綁至「0+7」或「0+4」的全程家居醫學監察。新安排實施後,貿發局將舉辦多個論壇及展覽,包括第二屆亞洲醫療健康高峰論壇、亞洲金融論壇、電子展、環保展等。香港機場管理局亦歡迎政府調整入境檢疫安排,相信有助航空交通復甦。香港旅遊業界則認為政策只有利商務旅客來港,成效未必理想。他們建議特區政府要思考如何免檢疫來往香港及內地,這是恢復旅遊業及本地經濟的關鍵因素。

由八月十八日起,香港國際旅遊展一連四日假灣仔會展舉行,以「復聯和復甦」為主題,參展商來自二十七個國家或地區,近至周邊地區、東亞,遠至歐美等地,包括不丹、加拿大、泰國等,較去年多約50%。儘管檢疫鬆綁,當局始終未能一步到位取消疫監,新增「紅黃碼」更恐為市民添煩添亂,市道難有轉機。專家及政界均認為倘本地疫情走勢與海外相若時,當局可考慮免檢疫通關,冀今年內實現。學者則指港人北上需求極大,惟對內地通關毫無寸進,憂對外放寬檢疫會再添變數。

已戰勝第四波疫情並清零一個多月的澳門,自然更有條件放寬外地人入境。特區公報刊登行政長官批示,自二○二二年九月一日零時起,中國內地、香港及台灣地區居民,以及因應人員往來的實際需要,經衛生當局評估疫情風險後指定的其他國家或地區的非本地居民,在遵守衛生當局訂定的入境條件的前提下,方可進入澳門特別行政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強調,非本地居民由香港特別行政區、台灣地區入境或由中國以外的國家或地區入境,須在登機、登車或登船時及在入境時出示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尚須持有澳門的醫學觀察酒店預訂確認書、醫學觀察期間常規核檢預約憑條,入境後接受至少七天的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和三天自我健康管理。

港澳兩地疫情不一樣,何以同時放寬外地人入境呢?有學者認為,澳門本身已具備條件;香港則是世界金融中心、航運中心,入境措施須考慮與國際接軌。

澳門統計資料顯示,受疫情影響,今年七月升降的商業航班共三百九十二架次,按年跌77.4%;空運貨物毛重則升9.1%至三千八百零六公噸,當中出口貨物三千四百六十四公噸增長了13.8%,進口二百五十一公噸減少了41.9%。一至七月份共有五千八百八十個商業航班升降,同比減36.1%;空運貨物量則增38.3%至三萬零九百六十三公噸。旅遊及物流業人士指出,放寬外國旅客及外地人士赴澳,有利於旅遊、民航乃至整體經濟復甦。

香港商界人士則指出,當地長時間對海外「封關」,令跨境的經濟和社會活動受到限制,認為新安排可減少商務人士訪港的時間及金錢成本,有利香港與國際重新接軌。防疫措施需平衡社會、經濟和民生發展需要,希望港府循著「對國際加快鬆綁,對國內爭取便利」的方向,加緊推進香港與海外及內地人員流動的「復常」。防疫專家認為,目前變種病毒Omicron分支BA.5的本地感染個案已多於輸入個案,反映輸入個案對香港的威脅逐漸減少,認同當局縮短檢疫日數。放寬入境檢疫有助吸引商務旅客赴港,但未必能吸引觀光旅客,能否刺激香港市民外遊亦有待觀察。

業界希望能放寬至鬆綁至「0+7」甚至是「0+4」的全程家居醫學監察,對香港民航業、旅遊業和各行各業固然好處不少。不過亦有學者認為,內地與香港尚未通關,港府先對外地放寬檢疫,擔心是「捨難取易」,倘香港疫情反彈,屆時通關可能再添變數。

 

         新聞來源 :民航論壇       作者:鍾山

       本文轉載自民航論壇,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IMCA
MIA微信服務號
IMCA
MIA微信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