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機場嚴格防控再獲國際健康認證

2021年12月06日

       近兩年來,新冠肺炎持續威脅全球航空業,一些國家和地區的機場如果衛生防疫工作不過關,將影響旅客出行的信心。在這方面,澳門國際機場為民航界做出了良好的示範。二○二○年該機場成功取得由國際機場協會(ACI)舉辦的「機場健康認證」,成為亞太地區第二十一個,全球第一百一十個獲認證的機場;二○二一年十一月,澳門國際機場獲國際機場協會續期「機場健康認證」,認可這座國際機場致力優先考慮健康和安全措施,並根據國際民航組織理事會航空業復甦工作組(CART)的建議,以及ACI航空業重啟和恢復指南,與行業最佳實踐保持一致。澳門國際機場連續獲得這一健康認證,大大增強了旅客使用該機場出行的信心,也為澳門特別行政區民航及旅游業全面復蘇奠定基礎。

       新型變種病毒Omicron正在全球傳播,引起世界各國的恐慌,紛紛對爆發疫情的非洲國家禁航。澳門應變協調中心也宣佈為減少新冠病毒變異株對公共衛生的風險,十一月二十八日零時起禁止民用飛機搭載任何在二十一天內曾到過南非、博茨瓦納、津巴布韋、納米比亞、萊索托、斯威士蘭、莫桑比克或馬拉維的人士前來澳門。

       疫情爆發以來,澳門國際機場在防控疫情方面一直做得十分嚴謹。鑒於近期國內外疫情存在不確定性,機場專營公司執行委員會主要成員到機場進行檢查,了解高風險和低風險航班分流的相關措施和實施細則、旅客和上下貨物的安排程序、以及場內分營服務商的管理與監督。機場候機樓出入口已設立體溫檢測和健康碼檢查點,確保體溫及健康碼異常人士未經允許不得進入候機樓。抵境旅客分流處理按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要求,抵澳航班須按照不同風險級別作出分流,航班作業流程之間進行兩次消毒,與中高風險地區來澳載客航班之乘客及機組有密切接觸的工作人員,必須穿著一級(全套式)保護衣;其他工作人員必須穿著五件套裝保護衣,並設有專用保護衣棄置箱。所有來自中、高風險航班(包括貨機)在機側進行貨物及寄艙行李消毒,入境貨物從貨機卸貨裝置自動轉移至地勤裝卸設備,全程無需人手介入;貨物降落地面後立即由指定人員噴灑消毒方可移走。

       與此同時,該機場密切配合特區政府的各項防疫工作。

       為了確保冷鏈食品安全,並穩定民生供應。市政署對明捷地勤服務發出冷鏈食品外包裝消毒安排,所有冰鮮貨均在機場消毒後才發放。機場營運部多次邀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到機場對員工進行相關培訓和指導,發放防疫指引,所有負責消毒作業包括所有來自中、高風險地區客機及貨機之清潔公司人員都已接受由衛生局所提供的專業培訓,並由機場營運部派員全程監督與監控高風險航班整體消毒執行過程。基於新型變種病毒Omicron正在非洲傳播,市政署由十一月二十八日起對從南非進口的冷鏈食品實施嚴格留置待檢,一貨一檢的全數檢測措施。根據冷鏈食品溯源追蹤系統資料顯示,一月至今從南非入口本澳的冷鏈食品共十批次,每批次貨品均嚴格按「外包裝全消毒、內包裝全檢測」的措施,所有病毒核酸檢測結果均無異常,通過檢驗檢疫程序進口澳門。

       澳門進口冷鏈食品數量巨大,這種食品的內外包裝沾染病毒的風險,其實一直都存在。之所以沒有發生過類似輸入性病例,皆因市政署等部門一直堅持進口冷鏈食品、環境、人員三層防護把關,不斷因應疫情調整冷鏈食品的防疫措施。市政署自去年十一月起已進一步實行「外包裝全消毒、內包裝全檢測」的冷鏈食品防疫安排,每周消毒冷凍食品外包裝箱數超過七萬箱,每日平均抽取冷鏈食品及環境樣本二百五十個,一月至今共抽樣逾五萬三千個,至今全部未有異常。今年八月起,現時本澳約三千三百名從事冷鏈工作的人員須強制每七天進行一次新冠病毒核酸檢測,且必須持當日有效「綠碼」上班。如從業員未有按有關規定,將暫緩處理相關商戶或場所的入口申請或營運。

       澳門國際機場與各相關服務單位嚴格遵守特區政府實施的衛生防疫措施,並依據行業內最佳標準制定了各種指南、協議和計劃,旨在面對不可預測的情況時,作出快速反應及安全運營。另外,該機場還開設大中華地區全項服務檢測站,方便旅客應急辦理核酸檢測手續,進一步提升國際機場服務品質。

 

         新聞來源 :民航論壇       作者:鍾山

       本文轉載自民航論壇,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IMCA
MIA微信服務號
IMCA
MIA微信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