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公務機「接收函」炒至數十萬元

2021年06月14日

        上星期本欄提到,有澳區全國人大代表建議研究澳門往內地航班視作國內航班的可行性和操作細則,希望有關部委在滿足安全條件下,實現內地與澳門往來的航線與國內航線的乘機流程一致,讓澳門民航業服務國家「內循環」。今期我們關注一下公務機市場。

        隨著內地疫情受控,公務機市場重新活躍,很多人都包機前往低風險地區。但令人費解的是,內地包機出行並不包括同樣是低風險的澳門,因內地視前往澳門為出境,中國民航局嚴控出境地區的「非定期包機」;出境後如要再飛回內地,要向有關部門申請「接收函」才能返回。市場有需求,「接收函」就有價值,自然就有「特殊供應」。最近內地公務機行業盛傳:市場上的「接收函」已炒至幾十萬元一份!可是,又有多少人願意多花幾十萬元買一份「接收函」,以備出境到澳門後返回內地時使用呢?想乘公務機到澳門觀光的內地旅客,為了省下買「接收函」的幾十萬元,還不如選擇先飛珠海機場,再包車轉赴澳門。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奇葩的事情?主要是澳門往來內地的航班仍被視為跨境航班。為繼續防控海外疫情輸入,民航局不久前發佈了第四版《運輸航空公司、機場疫情防控技術指南》,再次加強優化防疫措施。內地民航部門削減國際航班「五個一」政策實施以來,入境國際客運航班和入境旅客均大幅度減少,日均入境旅客降至三千人以下。新冠疫情爆發初期,內地民航局暫停了所有境外飛中國的公務包機。隨著國際疫情發展變化,中國民航局調整了疫情期間公務機審批工作程式,從嚴把控入境公務機計劃審批。自三月二十五日起,明確執行政府需求的入境公務機,組團單位需提供省部級以上部門出具的證明函;其他入境公務機需提供目的地機場所在地的副省級以上地方政府聯防聯控機制出具的接收函。目前,每日實際入境公務機三架次左右。

        中國民航局強化防疫的各項措施,都是針對國際航班的,例如特別明確所有國際航班必須預留後三排座位作為機上應急隔離區,後部右側盥洗室為隔離人員專用;聯程航班的風險等級按兩段航班中較高風險執行;停落來自疫情嚴重國家航班的機場應採取高風險疫情防控措施,設置專門的遠機位停靠區域,通過簡化旅客登機手續、採用無接觸式乘機、設置專門通道、全程專人陪同等方式,嚴防機場內的交叉感染。在「一國兩制」政策下,來往澳門與內地各城市的航線被視為「特殊國內航線」,需在內地具備口岸設施的機場處理。內地機場為了方便管理,往往將港澳台航線和國際航線統一劃歸「國際和港澳台航班」,缺乏分離的措施。

        去年內地成功防控住疫情後,輸入性病例成為威脅最大的傳染病源,對境外航班實施嚴格的檢驗檢疫措施,無力顧及澳門這個「低風險地區」。這樣一來,乘坐澳門航班的旅客必須接受與國際及港台旅客一般嚴格的檢驗檢疫。此外,內地省市之間往來已無需出示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前往澳門則必須出示,這也影響了部分旅客前往澳門旅遊的意願。然而,澳門地區的防控措施遠比國外嚴謹,也遠比國外及港台地區成功。四百多天沒有本地感染病例,所有輸入性確診病例都在各個口岸及時截住並進行醫學隔離。尤其是澳門國際機場的嚴防嚴控疫情措施相當得力,所有外地飛抵澳門的飛機,無論是客機還是貨機,都嚴格按照新冠感染應變協調中心的要求進行檢疫及消毒程序,從未在機場發生疫情傳播事故。今年「五一」黃金周期間,赴澳度假的內地旅客明顯增加;由於粵澳兩地防控措施到位,假期內沒有出現任何病毒感染及交叉傳播事件。

        內地公務機市場炒至幾十萬元一份的「接收函」,反映出內地公務機市場對赴澳門旅遊存在的巨大需求。前面提到的各種事例,都足以證明澳門是個安全的城市,內地機場不應再以「境外機場」、「境外航班」看待澳門民航業了。澳門社會各界支持內地嚴格防控疫情的舉措,但希望靈活處理低風險的澳門航班。國家應該信任澳門防疫部門和民航部門,定期航班實施「一地兩檢」,考慮取消赴澳門公務機的「接收函」,允許內地至澳門公務機按照特區的檢疫程序放行。

 

        新聞來源:民航論壇        作者:鍾山

       本文轉載自民航論壇,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IMCA
MIA微信服務號
IMCA
MIA微信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