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危機後民航業的發展前景

2020年08月31日

作者:鍾山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簡稱「國際航協」)最新的全球航空客運定期資料顯示,航空客運復甦比預期更緩慢,預計二○二四年全球航空客運需求(按照收入客公里或RPKs計算)才可恢復到疫前水準,比此前預測推遲一年。

        國際航協針對航空公司首席財務官和航空貨運負責人進行的季度調查結果顯示,二○二○年第二季度,航空業遭受了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最嚴重衝擊,需求和利潤均出現最大幅度的下滑。航空客運需求大幅下降,貨運需求在一季度大幅下降後,在第二季度略有改善。預計未來十二個月,行業盈利前景仍疲軟。

        國際航協表示,短途旅行的復甦預計仍比長途旅行更快。因此,旅客數量的恢復速度將快於以RPKs計算的航空客運需求。然而,期待需求恢復到疫前水準,可能二○二四年更為實際。二○二○年全球客運量預計較去年降55%,低於四月預測的46%。

        今年六月客運量復甦速度慢於預期,全球航空客運較去年暴跌86.5%。由於國內航空市場逐步恢復,尤其是中國國內航空市場需求上升,令六月跌幅較五月(降91%)略有改善。六月份載客率為57.6%,創本月歷史新低。

        航空客運市場復甦前景比此前預期悲觀。近期趨勢如下:

        一、美國和發展中經濟體的病毒遏制緩慢:儘管美國以外的發達經濟體基本成功遏制病毒傳播,但這些經濟體和中國的局部地方都有新的疫情。在許多重要的新興經濟體中,幾乎沒有遏制病毒蔓延,這類經濟體與美國佔全球航空旅行市場的40%左右。它們的持續關閉,特別是國際旅行,嚴重拖累經濟復甦。

        二、公務旅行減少:公司旅行預算將非常有限,即使在經濟好轉下,仍然面臨財務壓力。此外,儘管從歷史上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與航空旅行高度相關,但調查顯示,這種聯繫已減弱,特別是在商務旅行方面,視頻會議似乎已成替代面對面會議的有效方式。

        三、消費者信心不足:雖然探親訪友和休閒旅遊的需求被壓抑,但對就業保障和失業率上升的擔憂,以及感染疫情的風險,消費者信心較弱。國際航協六月的旅客調查顯示,約55%的受訪者不打算今年出行。

        基於以上因素,國際航協對預測進行修正,二○二○年全球航空客運量將較二○一九年降55%,四月份預測為降46%。預計明年旅客數量將在今年低迷的基礎上增62%,但與二○一九年相比仍降近30%。二○二四年,行業才可完全恢復到一九年的水準,比之前預測遲緩一年。

        不過,長期飆升的旅遊成本亦有助帶動「宅度假」的發展,預計短期內價格將維持較低水平。國際航協預期市場將出現一輪減價潮,以刺激需求;然而,由於供應受到嚴重衝擊,長遠而言價格將可能再度攀升。

        根據旅遊數據分析公司ForwardKeys的數據顯示,四月初全球航空公司的載客量按年下跌了77%。當中的主要原因是不少航空公司相繼破產,而其他航空公司則大規模裁員。這些衝擊對航空業可謂造成了永久性的傷害,亦有可能造就餘下幸存的航空公司進一步壟斷市場,尤其在人流較稀疏的航線上。

        除了航班減少之外,每架飛機的座位數目亦同時減少。若航空公司須因應社交距離要求而被迫空出機艙中間的座位,載客量將下跌至約67%(實際數據將因應座位安排情況而異)。據國際航協預測,二○二○年業界的載客量收支平衡比率將為73%,在這樣的預測下,航空公司向成功取得機位的乘客收取更高的票價,也是無可厚非。此外,經濟嚴重衰退及隨之而來的失業必會促使消費者增加預防性儲蓄,這將對整個旅遊業界造成壓力。相對於人們對旅遊的擔憂,這些因經濟造成的影響或會更持久深遠。因此,寄望依靠國內旅遊以化解這次行業危機,無疑是過於樂觀。

        這次疫情也帶來讓各國在危機中尋求經濟多元化的契機,尤其是那些以往過分依賴旅遊業的國家。不少人認為疫情將帶來經濟重組的衝擊,因此,預料部分經濟體系將逐步減少對旅遊業的依賴。過去九年,全球旅遊業每年錄得的增長均超越國內生產總值,很多政府只滿足於眼前的成果而無視當中可能對經濟構成的潛在風險,如今他們或許已後悔莫及。

 

        新聞來源:民航論壇




IMCA
MIA微信服務號
IMCA
MIA微信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