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談政府補貼不盈利航線

2019年6月10日

作者:鍾山

澳門航空公司的專營期到二○二○年結束,社會各界正在關注特區政府如何重新調整本地民航政策,使機場為帶來多元化的客源,配合特區政府適度多元化的經濟政策?有民航界人士提出,澳航獨家專營權結束之後,特區政府可在保留澳門航空作為基地航空公司的同時,適當增加基地航空公司。

由於港珠澳大橋已經通車,從大橋澳門口岸乘車到香港國際機場,只需三十五分鐘左右,這會產生一個新的問題——澳門還有沒有必要大力拓展國際航線?香港國際機場的航線四通八達,航班又多,在一些熱門航線,澳門國際機場如何與其競爭?澳門應該採取靈變的辦法,一是彌補香港國際機場供不應求的航線和航班,二是由政府補貼航空公司,開闢一些短期內不賺錢但有必要的航線。具體而言,就是葡語國家的航線。

作為一個民航大國,中國也會採取補貼的辦法支持一些航線的發展。二○一九年民航工作會議指出:今年將持續提升航空運輸網路效率,推進干支結合,改進支線補貼辦法,推動支線發展。中國民航最全的資料平台CADAS發佈了一份關於航線補貼的報告,報告中披露,近年我國政府、民航總局支出的航線補貼總額已超過百億人民幣。不少航空公司甚至無法依靠自身獨立實現盈利,盈利靠補貼,已是業內普遍現象。

去年中,雲南省宣佈將重點推進新開加密昆明至南亞、東南亞國際航線,其中包括新開十七條直飛客運航線,八條貨運航線以及重點加密南亞東南亞國際航線三十條,同時將對以上新開航線進行補貼,每個往返航班補貼金額從五萬元到三十萬元不等。實際上,航線補貼是地方政府激勵航空公司增加運力、開拓更多航點的重要手段。各個地方政府也為此不懈角力。民航專家表示,目前全國存在地方政府掏錢補貼國際航線,特別是洲際航線的情況,主要是地方政府看到了國際和洲際航線發展對當地經濟的帶動作用。

航線補貼,即相關主管部門給予若干國際國內航線的補貼資金,也是地方政府激勵航空公司增加運力、開拓更多航線的重要手段。補貼、建設機場的目的不盡相同,有的地方政府希望通過機場和航線擴張,打通經濟命脈;有的則希望打開當地旅遊的窗口;而有的地方政府,希望通過開通航線,緩解交通苦難對發展帶來的巨大束縛。

目前,國內在六百公里以下的支線航段上簡單使用百座以上噴氣機運營,運行成本顯然是入不敷出,無法盈利,進而完全依賴補貼經營。即所謂靠政府補貼的輸血式經營,這給政府的地方財政帶來巨大的壓力,往往不可持續發展。

在本澳,政府也曾出手資助民航業。民航界人士認為,尤其是民航業處於低迷或轉型的時期,政府提供一定數額的援助是可以理解的;不過從長遠而言,還是從政策方面提供支持更為實際。

在民航業低潮時期,需要政府以各種形式「搭救」的航空公司很多。亞洲金融風暴之後,亞洲地區需緊急支援的航空公司包括中國東方航空、印度航空、日本航空、泰國航空、馬來西亞航空及印尼航空。六家航空公司一個季度就接受了逾一百億美元的資助。政府支持國家航空公司,主要是保護工作職位及維持航空服務。陷入財困的亞太地區航空公司將以業務重整方式,獲得數十億美元的資助,其中日本航空、中國東方航空和印度航空最迫切需要財務支援;印尼航空、泰國航空和馬來西亞航空亦需政府資助,以解決過去和當前面臨的種種問題。

旅遊基金在二○○九年曾推出扶助企業的計劃,其中包括協助本地航空公司開闢新航線。民航界人士指出,儘管非凡航空因內外問題而結業,但在困難時期,政府向航空公司提供一定數額資助,是無可厚非的。這不僅是國際慣例,也符合澳門地區發展的利益。

近年來,隨著內地航空運輸業的高速發展,澳門作為世界休閒旅遊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平台的定位,無論在區域或是世界範圍均具有極大優勢。民航業者認為,澳門的旅遊資源在東南亞地區獨一無二,澳門航空業的前景定會相當廣闊,尤其是港珠澳大橋落成之後,區域優勢將更為明顯,這對澳門航空業將是一個利好因素。從宏觀角度而言,澳門國際機場的價值和持續發展是毋庸置疑的。問題是澳門特區政府如何利用明年航空專營權開放的機會,引導民航業抓住機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迎接新的挑戰?

新聞來源: 民航論壇




IMCA
MIA微信服務號
IMCA
MIA微信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