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規劃強化機場對外重要門戶角色

2016年05月03日

鍾 山

特區政府最近公佈的《澳門特別行政區五年發展規劃(2016-2020年)》草案文本,提出要努力構建以人的安全為本,以經濟發展與城市空間佈局相協調為原則,運用信息化和智慧型手段綜合治理的、海陸空縱橫覆蓋的現代化城市交通體系。在民航業方面,規劃草案強調"因應航空交通的持續發展,檢視及分析制約因素,因地制宜更新《澳門國際機場整體發展規劃》内容。分階段擴建國際機場,增加機場航線航班,提升機場運載能力,加強機場作爲澳門對外重要門戶的角色,為居民和旅客便利進出架設空中橋樑。充分發揮機場對「一個中心」、「一個平台」建設的支撐和保障作用。

毋庸置疑,不單是正在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澳門,國際機場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商業化大都市或旅遊城市,都屬於必不可少的硬件設施。正因爲如此,以行政長官為主席的澳門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委員會,強調了國際機場對「一個中心」、「一個平台」建設的支撐和保障作用。

二○一四年澳門國際機場低成本航空公司旅客運輸量成功突破一百萬人次之後,又獲得亞太航空中心頒發的「二○一四亞太區最佳小型機場」年度大獎,在第廿八屆亞洲貨運及供應鏈大獎中獲「亞太區最具潛質貨運機場獎」。

在港澳兩地旅遊業吹淡風的二○一五年,澳門國際機場客源卻錄得創新高的五百八十三萬人次,按年增長6.4%,今年預計客量更達到五百九十五萬人次。大家都知道,經國際機場入境的旅客屬於高端消費客源,總體消費和人均消費水平都高於海路和陸路入境的旅客。另外,二○一五年機場貨運量超過三噸,較二○一四年增長4.5%;飛機升降架次逾五點五萬架次,較二○一四年同期增長6%;去年引進九間新航空公司,開通八個新航點,現時共有三十家航空公司經營國內外四十四條航線。

澳門國際機場專營公司預計,二○一六年的航班升降架次有五點七五萬架次,貨運量有三萬○六百五十九公噸,旅客運輸量達五百九十五萬人次。這一新目標距離候機樓設計容量每年接待六百萬人次的上限漸近。機場專營公司從二○一三年開始構思的候機樓擴建計劃正在開展,先北後南,令候機樓在擴建後每年可容納九百萬至一千萬人次。

澳門國際機場作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平台的重要門戶,也是澳門連接世界各國和地區的空中橋樑。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一份五年發展規劃制動之後,在特區政府的支持和國家民航戰略的指引下,澳門國際機場與澳門民航界需把握好發展的契機,利用澳門自身的優勢,構建出高效、快捷的區域交通運輸體系,為澳門開拓國際客源,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澳門作爲國家的特別行政區,回歸以來得益於「一國兩制」澳人治澳和高度自治的政策,經濟增長迅速,財政儲備雄厚,沒有任何外債,民生綜合水平不斷提升,各項大型建設遍地開花。去年訪澳旅客逾三千萬人次,現時正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和中國與葡語國家經貿合作平臺,旅遊和民航業發展潛力巨大。

近年來,在特區政府大力支持下,經澳門國際機場專營股份有限公司的多方面努力,低成本航空公司和公務機的數量顯著增加;澳門作為熱門的旅遊目的地,吸引成本航空公司開通更多飛澳門的航線。澳門國際機場自二○○四年引進低成本航空,與傳統航空的市場佔比由2%增至二○一四年年底的31%,去年低成本航空運送旅客佔總體旅客運送量約28%。

澳門重振民航業的當務之急有二:一是繼續拓展機場設施、交通配套設施和各種旅遊休閒設施;研究如何透過陸路接駁交通,把遊客轉移澳門旅遊;同時要完善海路航運,增加航運班次。

二是重新調整本地民航政策,在澳門國際機場完成擴建之前,先利用「第五航權」及延遠權,將澳門國際機場從多功能中小型國際機場轉變為中國連接葡語系國家的門戶型國際機場,使機場為帶來多元化的客源,配合特區政府適度多元化的經濟政策。只有這樣,才能在區域合作中實現互利共贏,加強機場作爲澳門對外重要門戶的角色,為居民和旅客便利進出架設空中橋樑;並配合國家的規劃,完成好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和中國與葡語國家經貿合作平臺的任務。

新聞來源:民航論壇 濠江日報 2016年5月2日




IMCA
MIA微信服務號
IMCA
MIA微信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