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有利澳門空運物流業

鍾 山

2018年11月26日

十月二十四日起正式通車的港珠澳大橋,不僅帶動三地旅遊、金融業發展,還促進產業連接及成為交通樞紐,讓粵港澳大灣區的概念落地,拉動區內經濟。港珠澳大橋通車之後,可促使珠三角西岸發展加速、促進物流業發展(尤其是航空貨運行業).更重要的是,大橋通車令港珠澳三地經濟一體化加速、粵港澳大灣區競爭力增強,促使泛珠三角區域經濟進一步融合。

澳門物流業負責人說,目前物流成本節省在珠江西岸往返香港的線路最為明顯,即使不算虎門大橋經常塞車等因素,如今節省路程約一百二十公里,較之前省時約60%,實際費用按此能省的就省掉。據報導,目前澳門多家物流公司已在珠海、廣州、深圳及香港設分公司,並與內地各大物流網路合作。他們指港珠澳大橋通車後,打通香港與粵西的經濟脈絡,將物流效率大大提高,特別有利於分擔香港機場的貨物出入港壓力。

另外,澳門物流與運輸學會會長高冠鵬最近在一個電台時事節目表示,港珠澳大橋開通後,由澳門經陸路往香港國際機場更方便,形容是澳門人「多了一個免費的機場」。他以從外地空運海鮮來澳為例,貨物到香港後經陸路來澳,可減低運輸成本;來澳的貨物例如高端奢侈品也可選擇空運來澳後,再經陸路轉運香港,令本澳有條件成為某些貨物的中轉中心。高冠鵬同時認為,要發揮這個優勢必須擴建澳門機場,口岸的交通連接線也要配合,才能做到路通財通。

交通諮詢委員會副主席黃承發表示,本澳也可透過旅行社之間的區域合作,借助大橋吸引國際客源遊覽完香港後來澳逗留一、二天,再經澳門機場轉往東南亞地區。黃承發又建議旅遊局研究高端消費群客源的興趣和喜好,本澳有哪些特色和地點能吸引他們逗留,從而帶動本澳經濟。

粵港澳大灣區今後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城市群地區,也是創新能力最強和最開放的城市群地區。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提出,城市群是我國新型城鎮化的主體格局。從世界各國城市群發展的空間格局來看,沿海灣區城市群是發展條件最好、最具有競爭力的城市群,珠三角灣區城市群最具有這樣的國際化特徵。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有利於拓展港澳發展新空間,有利於保持港澳長期繁榮穩定,形成與國際接軌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粵港澳大灣區由澳門、香港兩個特別行政區,加上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共九個廣東省城市組成,幾年前的統計數據已經顯示,大灣區的港口集裝箱年吞吐量超過六千五百萬箱;機場年客流量達到二億人次,其總體經濟規模更達一萬三千四億美元,相當於俄羅斯、澳洲的經濟總量,若從灣區經濟的角度來說,則僅次於東京灣區和紐約灣區而居位世界第三。

在大灣區的「九+二」布局中,各地的特性條件有所不同,可以互補優勢,例如港澳地區的服務業佔總體GDP超過90%,而內地城市則擁有雄厚的製造業基礎,另外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重要的轉口港;廣州是全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而深圳則擁有強大的科創實力,同時也是南中國內地證券業、中國股份制銀行業中心的所在地。

香港擁有世界級的基礎建設,具備各種服務的專才,是亞洲首選物流樞紐。香港是全球最繁忙的集裝箱港之一,目前中國的國際貿易總貨量約有百分之二十取道香港。自上世紀五十年代起,香港的本地及國際物流業累積了經驗和知識,建立所需網路,從而奠定了其物流中心的地位。據悉,近期港府與幾十個稅務當局達成了涵蓋航運收入的避免雙重課稅安排,均為締約雙方帶來了益處。

由於香港國際機場的貨運已趨於飽和,在此前提下,位於珠江口西岸的澳門國際機場正醖釀興建第二條跑道,加上現時廣深港三大國際機場的航空貨運量都趨於飽和,因此在當東岸滯留或剩餘的貨物可考慮透過港珠澳大橋等通道運至澳門出口,擴大澳門航空物流業的市場,未來或可望將澳門打造為大灣區西部的重要航空物流門戶。

專家指出,港珠澳大橋開通後,香港的物流優勢資源將向珠三角地區轉移。港珠澳大橋有利於完善國家和粵港澳三地的綜合運輸體系和高速公路網路,密切珠江西岸地區與香港地區的經濟社會聯繫,改善珠江西岸地區的投資環境,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佈局優化,拓展經濟發展空間,提升珠三角地區的綜合競爭力,保持港澳地區的持續繁榮和穩定,促進珠江兩岸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有關部門研究在橫琴與內地之間實行「二線管理」,主要承擔貨物的進出境報關、報檢等查驗監管功能,並承擔對人員攜帶的行李物品和交通運輸工具載運的貨物的檢查功能。粵澳雙方共同努力,為人員、貨物以及澳門居民到橫琴工作、生活提供通關便利條件。推進通關便利化改革,探索在相關口岸實行貨車「一站式」通關,逐步延長通關時間,最終實行二十四小時通關,充分利用港珠澳大橋,實現三地服務機構互設便利化、服務業要素流動自由化、服務產業體系高端化、運行機制市場化的合作新格局。

新闻来源:民航論壇2018年11月26日




IMCA
MIA微信服務號
IMCA
MIA微信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