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航空將成爲戰略性新興產業

2016年07月04日

鍾 山

今年五月十三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促進通用航空業發展的指導意見》(簡稱《意見》)。《意見》將通用航空業稱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提出要把通航產業打造成一個「萬億元規模的市場」。

去年十月在西安舉行中國國際通用航空大會高峰論壇,中國民用航空局官員透露,在過去三年,國家民航局已經累計投入將近十億元,重點支持通航產業,尤其是農林方面的通航作業。通過民航局現行的財政扶持政策,中國國家民航局對通用航空公益性的作業服務予以了補貼。另外,對飛行員的培養,會按照每人不低於十五萬元的標準進行補貼。

按照國務院簡政放權的統一要求,民航局修訂了規定,把設立公司必須購自有航空器改變為購租都可。在完善運行機制方面,民航局正在通過資訊化手段為企業搭建資訊化服務平臺,將來希望通過民航局的政策引領,鼓勵民航企業之間實行兼併。在促進安全管理改革方面,民航局要在國家空管領導之下,按照自身的職責分工,推進並加快低空管理改革進程。

民航專家預測,「十三五」規劃將通用航空與民航、鐵路、公路並列,提出要加快完善通用航空基礎設施網路,此次國務院辦公廳也發佈了《意見》來對通用航空機場建設進行詳細部署,預計「十三五」時期內會出現一個通用航空機場建設的高潮。

有分析認爲,若每座通用航空機場按投資一點五億元計算,全國二千八百個縣的通用航空機場建設將帶動投資四千二百億元。而按照產業帶動比1∶10計算,未來通用航空機場的建設,將帶來萬億元的經濟增長和大量新增就業。

所謂通用航空,是指使用民用航空器從事公共航空運輸以外的民用航空活動,包括從事工業、農業、林業、漁業和建築業的作業飛行以及醫療衛生、搶險救災、氣象探測、海洋監測、科學實驗、教育訓練、文化體育等方面的飛行活動。

目前,通航產業市場上大概有兩百多家通航公司,有的提供傳統作業飛機服務,有的提供空中遊覽,比如直升機服務,還有的做飛機駕照培訓,真正賺錢的是飛機銷售和託管生意。進入二○一六年,一些基金公司和地方政府的投資公司開始關注通航產業,投資者越來越多。雖然中國目前有執照的通航公司只有二百多家,但在準備遞交批籌文件或在籌建當中的超過一千家。

《意見》中提出,到二○二○年,要建成五百個以上通用機場,基本實現地級以上城市擁有通用機場或兼顧通用航空服務的運輸機場,覆蓋農產品主產區、主要林區、50%以上的5A級旅遊景區。過去,通航市場主要是爭奪傳統作業市場。如今,大家爭奪的焦點是消費級市場。一直以來,通航市場都被分成消費級市場和專業級市場。消費級市場則主要是指飛行遊覽等。專業級市場主要是工農業作業用途,比如噴灑農藥和電力巡線。這個市場一般能賺到錢,但民營通航公司很難拿到大訂單。少數賺取高額利潤的都是國有大型企業,比如中信旗下提供海上石油平臺直升機服務市場的中信海直公司。

過去,通航市場主要是爭奪傳統作業市場。如今,隨著通航向私人航空、私用航空、娛樂航空以及大眾航空方向發展,大家爭奪的焦點是消費級市場。整個通航產業,正快速從工具屬性,向交通屬性和消費屬性切換。

這次《意見》除了空域問題外,還提到至二○二○年通用航空器達到五千架以上,年飛行量二百萬小時以上。其中,要讓通用航空器研發製造水準和自主化率有較大提升,讓國產通用航空器在通用航空機隊中的比例明顯提高。

目前,國內已有通航企業二百六十八家,在冊通用航空器達二千二百一十架。我國先後實施了低空空域改革試點和兩大區、七社區的擴大試點,涉及全國有十四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約33%的低空空域由過去的全域管制調整為管制、監視、報告三類不同屬性的管理。

民航專家指出,要發展通用航空就必須解決低空空域問題。目前,我國已有約33%的低空空域告別全域管制,改為按管制、監視、報告三類不同屬性管理。  二○一五年是低空空域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國內通用航空發展熱潮持續升溫,國家低空空域改革試點不斷深化,利好政策接連出臺。國外廠商也紛紛進入中國市場,相繼在中國進行通用飛機整機生產或轉包生產,中國造通用飛機正在廣泛佈局,中國通用航空產業已迎來了加速發展的最好時期。

新聞來源:民航論壇 2016年7月4日




IMCA
MIA微信服務號
IMCA
MIA微信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