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望真正開放天空增加國際客源

2016年06月20日

鍾 山

特區政府最近公開諮詢的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五年規劃,以及澳門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始終都圍繞着如何完善澳門的旅遊休閒環境,這必然就涉及國際機場的航線和航班問題。

澳門國際機場當局十二年前積極發展低成本航空,從而打破了過去一直依靠少數航綫生存的局面。但是,要成功配合中央政府和特區政府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使命,就必須引導更多國際航企來澳,同時還要完善基建設施、增加國際客源、提高接待力。

現在本澳民航業的主要問題是國際化程度不夠:澳門航空經營的航綫來來去去只有十幾條,虧損的航綫固然要關閉,短期內不可能賺錢的航綫也不經營。近年來雖然引進低成本航空公司開辦國際航線,透過擴大市場,有助澳門吸引外地客源,拓展多元遊客市場。如果澳航自己不經營的航綫,其他本地航空公司也飛不成,澳門的民航運輸業就有可能走入一個死胡同。澳門市民外出只能到香港、廣州或深圳,澳門的出入口商和物流業界要付貨到世界各地,也同樣要經其他城市的空港。政府和民間投資百億元的諾大的一個國際機場,很容易因爲這種奇怪的經營理念而走向沒落。大家都知道,航空資源並不僅僅是飛行器和客戶等等,航綫的安排權也非常重要。

最近,澳門民航界人士提出一系列改革構思,首先是利用第五航權及延遠權,將澳門國際機場從多功能中小型國際機場轉變為中國連接葡語系國家的門戶型國際機場。這一構思完全符合澳門特別行政區定位,也能密切配合推進「一帶一路」的國際戰略。

澳門作爲中國與葡語國家經貿合作的平台,如能建立連接上海、北京、廣州等內地城市經過澳門直達葡國里斯本的航線,將大大提升該平台的功能。要實現這一目標,除了澳門基地航空公司的努力之外,還應與內地大型航空公司攜手合作,以吸引長三角經濟帶、珠三角經濟帶的人流、物流、資金流從澳門走向葡語系國家。如能實現,將可配合澳門特區政府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和中國與葡語國家合作平台兩大目標,並配合澳門特區政府的經濟向多元化轉型發展。

其次,是充分利用即將峻工的港澳珠大橋,促進珠江口東西兩岸的經貿合作和粵港澳三地合作發展,同時緩解香港國際機場建設第三跑道帶來的環境、空域的壓力,並擴大澳門本地旅遊、貿易、物流、燃油、金融、醫療、服務等行業的發展空間。

第五航權又稱爲延遠權、第三國運輸權,具體而言就是裝卸前往或來自任何其他締約國領土的旅客、貨物、郵件的權利。

按照一九四四年十二月全球五十二個國家在芝加哥簽訂的《國際民用航空公約》,每一締約國應給予其他締約國以定期國際航班的空中自由。除了第五航權,其它航權還有:

    第一航權即領空飛越權,不降停而飛越其領土的權利;

    第二航權即技術降落權,非商業性降停的權利;

    第三航權即目的地下客權,卸下來自航空器國籍國領土的旅客、貨物、郵件的權利;

    第四航權即目的地上客權,裝載前往航空器國籍國領土旅客、貨物、郵件的權利。

在澳門這個人口只有六十四萬的城市,本地客貨源當然不足以支撐一個國際機場。民航運輸業人士認爲:一般的旅遊城市,航空業接載客量應佔總遊客量的大約三成。澳門每年三千餘萬遊客,民航業接載客量只有18%左右,仍有很大的開發空間。

澳門作為旅遊城市,航空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澳葡時代政府與澳航簽訂長達二十年的航線專營合約,導致其他本地航空公司難以申辦國際航線。本地民航業者指出,澳門民航業要去的突破性發展,一定要突破專營掣肘。當年簽訂航線專營合約,是基於當時歷史條件下的做法,回歸將近十七年來一直未有檢討航綫專營合約。如今澳航的專營合約只剩下三年多,業界估計短期内很可能會出現重大變革,如能引入第五航權,實行真正意義上的「開放天空」,澳門民航業遂得以突破發展的瓶頸,迎來繁花似錦的春天!

新聞來源:民航論壇 2016年6月20日




IMCA
MIA微信服務號
IMCA
MIA微信訂閱號